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睡眠对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自我损耗与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0-06-04 16:51
【摘要】: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在工作场所发生的、有利于组织的帮助行为,也是组织和谐的重要标志。探讨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既顺应了组织发展的时代需求,又能够促进员工的关系绩效和职业健康。因而,如何促成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成为了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探索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仅探讨了自我损耗或积极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却未能将前因变量延伸到对自我损耗与积极情绪均会产生影响的生理变量——睡眠;而探索睡眠与工作行为的研究则大多聚焦于睡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仅有少数研究探讨了睡眠对工作场所人际行为的影响,但这些研究并未涉及睡眠指标中最容易被个体和组织改变的睡眠时长对工作场所人际行为的影响。此外,探索睡眠影响工作行为的研究大多采用自我损耗或是积极情绪的单一视角,少有同时考察两个中介机制的研究。然而,科技的全球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机遇,随之而来的是逐年递减的睡眠时长和日趋突出的职业健康问题。睡眠对人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但同时又占据了人一天中宝贵的三分之一时间,牺牲睡眠到底是充分利用生命还是得不偿失,员工睡眠不足究竟会对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显然是值得组织与员工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延伸,将睡眠时长作为主要的睡眠指标,采用自我控制资源理论和积极情绪的扩展拓建理论,从自我损耗与积极情绪的视角探索睡眠对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积极情绪对自我损耗的补充在睡眠与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通过三个部分共六个研究检验睡眠对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探索自我损耗和积极情绪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睡眠-积极情绪-自我损耗-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效应。第一部分对20名全职员工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研究一)并采用日记研究对69名在职员工进行连续5天(共335个有效数据点)的问卷调查(研究二),初步检验研究假设。第二部分通过一个睡眠操纵的准实验设计和一个实验室实验,检验睡眠对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其中研究三邀请了56名在职员工,第一周连续5个工作日的前一晚晚入睡1小时,第二周恢复正常睡眠,通过收集员工连续10个工作日的数据,共478个有效数据点,检验睡眠缺乏对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自我损耗与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睡眠-积极情绪-自我损耗-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效应;并在少量持续的睡眠缺乏与正常睡眠的两种睡眠水平下,分别检验上述三个中介效应。研究四的目的是对研究三中提出的链式中介效应进行补充检验,实验招募了60名大学生被试,通过积极情绪启动,检验积极情绪通过减少自我损耗增加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即积极情绪-自我损耗-亲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第三部分两个现场准实验通过同时操纵自变量(睡眠剥夺Vs.睡眠不剥夺)与中介变量(自我损耗(研究五有效被试90名)与积极情绪(研究六有效被试96名)),检验在中介变量减少或消失的情况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仍然存在,再次检验自我损耗和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最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睡眠能够影响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自我损耗与积极情绪是睡眠与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中介变量。睡眠缺乏或睡眠时长减少,会导致个体的自我损耗增加、积极情绪降低,从而减少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2)在正常睡眠和持续少量缺乏睡眠的情况下,自我损耗和积极情绪的中介机制同时存在;在睡眠时长减少导致睡眠缺乏时,睡眠不足对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更可能通过积极情绪的中介发生。3)积极情绪通过两种方式中介了睡眠与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在睡眠持续少量缺乏的情况下,睡眠-积极情绪-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和睡眠-积极情绪-自我损耗-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两条中介路径同时发挥作用;而在睡眠中等缺乏的情况下(一次性剥夺睡眠60分钟及以上),积极情绪通过降低自我损耗增加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效应不显著。4)在睡眠中等缺乏的情况下,补充自我损耗或增加积极情绪,能够显著缓解睡眠缺乏对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负面影响。探索个体生理性因素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是目前组织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多学科研究者的研究趋势。研究采用源自于生理因素的理论框架验证并解释睡眠对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中介机制,通过两种不完全睡眠剥夺的方式展现了不同睡眠缺乏状态下睡眠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探讨睡眠与工作场所人际行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为生理变量与工作行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实证依据。从职业健康保障和“促进健康干预”的理念出发,研究揭示了睡眠缺乏对工作行为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够唤起组织和工作群体对于“睡眠充足性”的重视。研究最后对组织的岗位设计、组织中健康促进项目的策划、工作人群在睡眠不足时的补救措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图文】:

模型图,积极情绪,模型图,中介效应


以自我损耗、积极情绪作中介变量,以 OCBI 作为结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良好:χ2/df = 14.79/4 = 3.70,RMSEA = .07,90%CI[.04, .11],CFI = .97,TLI = .91,SRMR = .03。模型中的路径系数详见图 5-1。睡眠经自我损耗预测 OCBI 的间接效应不显著(中介效应值 = -.02, Est./S.E.=-1.44, ns),假设 2a 未被支持。积极情绪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 = -.14,Est./S.E.=-3.02, p < .01),95%CI 不包含 0,,假设 3a 被支持。睡眠缺乏-积极情绪-自我损耗-OCBI 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 = -.06, Est./S.E. = -2.93, p< .01),95%CI 不包含 0,假设 4a 被支持;睡眠对 OCBI 的总效应显著(效应值 =-.62, Est./S.E. = -9.65, p < .001),95%CI 不包含 0,假设 1a 被再次支持。以上结果说明,少量持续的睡眠剥夺能够减少个体在工作场所的亲社会行为,其中有部分效应通过积极情绪减少发生,另有部分效应通过积极情绪-自我损耗-工作场所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产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莹;彭泗清;彭璐珞;;“达”则兼济天下?社会比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15年02期

2 孙旭;严鸣;储小平;;坏心情与工作行为:中庸思维跨层次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14年11期

3 芦学璋;郭永玉;李静;;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回报预期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4年05期

4 任俊;李瑞雪;詹捚;刘迪;林曼;彭年强;;好人可能做出坏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研究证据[J];心理学报;2014年06期

5 张振;张帆;黄亮;袁博;王益文;;决策中社会价值取向的理论与测评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6 洪慧芳;寇_g;伍俊辉;;大学生在社会困境中的公平决策: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5期

7 段锦云;陈文平;;基于动态评估的取样法:经验取样法[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7期

8 袁冬华;李晓东;;自我损耗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克服[J];心理科学;2012年03期

9 孙建群;段锦云;田晓明;;组织中员工的自愿性工作行为[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10 王沛;陈莉;;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696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96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b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