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解读人际取向人格特质:来自ERP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0-06-05 02:07
【摘要】:从人格动力学出发,经典人格理论认为人格动力在于人的内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图、思想、愿望或目标是理解人的行为的根本,据此提出了内省人格理论。上世纪80年代起,部分华人心理学家开始认为人格动力并不完全来源于人的内部,也来自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据此提出了人际人格理论。目前,有关内省人格特质在神经生理层面有不少实证研究,而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研究的神经生理研究相对不足。少有的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研究采用词汇学假设,也并未找到相关证据。本研究依据语言与情境加工理论,并采用情境图片的方式,进一步探索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神经生理证据。本研究假设人际取向高分组与低分组被试对人际互动图片的反应存在差异。“人际取向人格特质”概念从外而内属于人的特征、心理特征(人格)这两个层次。因此,实验也应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人的特征”概念上包含着知觉特征,因此要排除人物知觉层面的影响。实验一采用的是身体图片和人际图片条件下的判断实验,试图发现高低人际取向被试对人际图片的ERP成分存在差异,且对身体图片的ERP成分不存在差异。其次“心理特征”概念上包含着内省人格特质,因此要排除内省人格特质的影响。实验二研究采用的是单人、人际图片条件下的判断实验,试图发现高低人际取向被试对人际图片的ERP成分存在差异,且对单人图片的ERP成分不存在差异。本研究选取《跨文化(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的人际取向人格特质分量表,(人情、和谐、亲情、人际触觉)在上海两所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施测,并从中筛选出高分组(12人)、低分组(10人)进行下一步实验研究。在实验一中,被试需判断探测词能否形容人际图片和身体图片中的人物特质或特征,假设一为高低人际取向的被试只在在人际图片条件下LPC波幅有差异,在身体图片条件下无差异;在实验二中,被试需判断探测词能否形容人际图片和单人图片中的人物特质,假设二为高低人际取向被试只在人际图片条件下LPC波幅有差异,在单人图片条件下无差异。实验记录个体在进行判断任务时的脑电指标以及反应时、正确率情况。结果发现:(1)实验一中,在人际图片条件下人际取向高分组被试的LPC波幅大于低分组被试的,且发现这两类群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额区和中央区;而在身体特征图片条件下两组被试的LPC波幅无差异,也无脑区差异。因此,实验一排除了人物知觉特征对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影响。(2)实验二中,无论在人际图片还是单人图片条件下高分组被试LPC波幅均大于低分组被试的,且这两类群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额区。这可能的理由是人际取向概念上包含了对他人内心感受的关注和理解,而对单人图片人格特质的判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试对他人内心世界的解读,因此高、低人际取向个体对单人图片反映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高低人际取向被试对情景图片LPC成分反映的不同,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人际取向人格特质的存在。研究结果说明高低人际取向个体间的差异可能体现在解读他人及互动多人心理的注意资源分配和唤醒度上。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方方;余凤琼;张蕾;朱春燕;张龙;孙耀挺;王慧慧;吴小玲;汪凯;;自闭特质群体疼痛共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年08期

2 赵庆柏;柯娓;童彪;周治金;周宗奎;;网络语言的创造性加工过程:新颖N400与LPC[J];心理学报;2017年02期

3 马振;王亚男;刘嵩晗;;大五人格的神经机制研究简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4 黄雅梅;周仁来;吴梦莹;;神经质人格的神经生理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4期

5 李小山;徐宁;张建新;周明洁;;本土化人格特征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探讨——自我效能感和社会价值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5年02期

6 娄熠雪;蔡阿燕;杨洁敏;袁加锦;;内—外倾人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12期

7 殷融;叶浩生;;语言与情境仿真理论:概念与展望[J];心理学探新;2013年04期

8 张珊珊;周明洁;陈爽;张建新;;本土化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线性与非线性[J];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9 王益文;郑玉玮;沈德立;崔磊;闫国利;;解读成语中的他人心理与互动心理:来自眼动和ERP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2年01期

10 范为桥;张妙清;张建新;张树辉;;兼顾文化共通性与特殊性的人格研究:CPAI及其跨文化应用[J];心理学报;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玉玮;人际互动中心理理论的认知神经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涛;人际关系取向(IR)人格特质的ERP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黄亮;理解私人与交际意图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韩春慧;人际好奇的电生理证据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1年

4 洪慧;人际互动的认知神经机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7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97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7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