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0-06-23 13:24
【摘要】:现在社会上人们越来越关注父母的教养方式,人们深感原生家庭的重要性,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以及对子女情感表达的综合体现。而近期国内出现了青少年伤害教师的意外事件导致师生关系的现状也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情绪调节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自我调节,情绪在儿童时期是众多关键因素之一,能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对于儿童良好健康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了解家庭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存在的联系能给予教育者、学生及家长启发与思考。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上海市四所小学的100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教养方式(包括关怀关爱等4个维度)、情绪调节方式(包括正性重视、负性重视等8个维度)和师生关系(包括地位等3个维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家庭教养方式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关怀关爱与冷漠拒绝两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间的小学生在过度保护与自主性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2.在师生关系中,女生的师生关系比男生更为积极,独生子女在学习上与老师的关系表现得更积极。3.在情绪调节中,是否是独生子女在正性重视、负性抑制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得分更高。正性情绪中的忽视程度有着显著的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的得分最高。4.情绪调节中的正性重视、正性宣泄、负性忽视、负性抑制四个维度与师生关系的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负性重视、负性宣泄与师生关系中的三个维度都有着显著的负相关。父母在关怀关爱、自主性方面与师生关系都成显著正相关。5.情绪调节中正性重视、负性忽视、负性重视、负性宣泄对于家庭教养方式到师生关系有部分中介作用。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面积极的情绪调节,儿童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如找到自身优点、转移注意力、换个角度看问题等,作者也给予了家长、教师、学校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2.6
【图文】:

分析图,情绪调节,师生情感,中介效应


注:*p< 0.05 ** p< 0.01 ***p< 0.001图 4-1:情绪调节在关怀关爱对于师生情感维度的中介效应分析图从图4-1中看出各路径中由家庭教养方式关怀关爱到情绪调节到师生关系情感维度的标准化总效应 c 达到了显著水平(p < 0.01),从表 4-1 中看出各路径的ab 的 95%置信区间中除了正性宣泄外都未包含 0,说明情绪调节正性重视维度、

分析图,情绪调节,中介效应,维度


N宣泄 .02 .003 .040图 4-2:情绪调节在关怀关爱对于师生地位维度的中介效应分析图从图4-2中看出各路径中由家庭教养方式关怀关爱到情绪调节到师生关系地位路径的标准化总效应 c 达到了显著水平(p < 0.01),从表 4-18 中看出各路径的ab 的 95%置信区间中除了正性宣泄外都未包含 0,说明情绪调节正性重视维度、负性忽视维度、负性重视维度、负性宣泄维度在家庭教养方式关怀关爱和师生关系地位维度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田友谊;;高控制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自由发展的阻碍及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9年13期

2 王丹;;重庆大学生自信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3 刘春丽;;父母亲职业不同的职业医护生家庭教养方式调查比较[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22期

4 石小琴;;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26期

5 常青;;重视家庭教养方式 培养儿童良好性格[J];江西教育;2006年11期

6 董静;;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教书育人;2012年36期

7 田刘凌;;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关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年11期

8 胡水清;;对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探讨——由三个案例分析谈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22期

9 廖青;肖u&;;西方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路径方法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7年10期

10 杨小恩;;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途径[J];科技展望;2015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浩哲;;第八讲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区及对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2 杨晓莉;赵永红;;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归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孙小华;;浅谈品行障碍患者的家庭教养方式问题[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4 汤娟萍;沈海群;濮正平;;青少年精神障碍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A];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第五届之江公共卫生论坛资料汇编[C];2017年

5 朱倩云;;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6 高均英;;“二胎时代”农村中学长子女心理问题及其预防[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2018年

7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宋明霞;欧阳胜权;;高校“90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点解析[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郝玉成;;浅谈树人的有效做法[A];2013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许薇薇;应湘;;国内外关于性格优势的研究评述[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朱尹莹 池瑞辉;微共体让孩子们抱团成长[N];宁波日报;2017年

2 李舒蕊;从心理角度看家庭教养方式[N];大众科技报;2005年

3 范新娜;用心呵护军娃健康[N];解放军报;2018年

4 泗阳县三庄初级中学 葛以升;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导致未成年人犯罪[N];江苏法制报;2008年

5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3级 黄雪丽;家庭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N];山西青年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纪秀君;幼儿园家访,从“握手”到“击掌”[N];中国教育报;2015年

7 李文;心理幼稚是怎样形成的[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8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博士 徐方忠;呵护孩子心灵[N];浙江日报;2011年

9 溧阳市人民检察院 夏红芬 赵俊峰;溧阳:心理矫治为点,带动全面开展[N];检察日报;2012年

10 记者 乌云斯琴;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莉莉;脆弱的国家未来竞争潜力及其原因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戴吉;悦纳进取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知琦;初中生网络欺凌和家庭教养方式及个性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陈丽乔;小学生玩手游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俞晨;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对焦虑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诸韵;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5 王星;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控制与拖延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6 刘伟妮;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改善的实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7 宋元;二孩家庭教养方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8 徐丽莉;高职生家庭教养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归因风格的中介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靖文;五年制高职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人际适应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10 梁美荣;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儿童场馆学习行为的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27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27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a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