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害羞与社交焦虑关系机制的本土化研究和干预

发布时间:2020-07-09 09:54
【摘要】:在目前探索害羞与社交焦虑内在机制的过程中,西方心理学家强调了认知歪曲的重要作用,提出害羞这一带有生物基础的抑制状态会与后天形成的歪曲认知,共同促进社交焦虑的形成。然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不得不说,华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会对个体的社交及认知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华人,尤其是高等院校学生这一群体,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立足于中国文化心理学视角,以求为害羞与社交焦虑的本土化研究提供实证支持,并为干预和教育指导提供参考。基于这一研究目的,笔者挑选了“中庸思维”这一儒家文化影响下,华人的核心思维特点作为本文的操作化和理论基础,通过中庸思维的元认知过程,有针对性地探讨害羞与社交焦虑认知和主观体验两个层面的联系。研究中取样调查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被试,数据采集的结果既体现了当代高等院校学生的一个总体状况,突显了两地差异;同时也为归纳建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持。数据结果发现:1、大陆高等院校学生相较于台湾学生,害羞程度更低,中庸思维水平更高,惧怕否定评价程度更低,交往焦虑程度更低。2、女性相较于男性,交往焦虑程度更高。3、大陆男性的中庸思维高于女性,台湾女性的中庸思维水平高于男性。4、大陆艺术生中庸思维水平最高,文科生最低。台湾文科生中庸思维水平更高,理科生最低。5、大陆专科生交往焦虑程度远低于大陆本科、硕士生,以及台湾专科、本科、硕士生。6、相关比较和差异分析显示,高害羞的大陆生和台湾生,在中庸思维水平及其子维度(多面整体观、和谐平衡观)的得分更低,惧怕否定评价程度更高,交往焦虑程度更高。7、相关比较和差异分析显示,高中庸思维的大陆生,交往焦虑程度更低。8、具有高惧怕否定评价的个体,交往焦虑程度较高。9、害羞不仅可以直接预测惧怕否定评价,还可以通过中庸思维,间接负向预测惧怕否定评价。10、害羞可以直接预测交往焦虑,还可以通过惧怕否定评价间接正向预测交往焦虑,以及通过中庸思维、惧怕否定评价间接负向预测交往焦虑。害羞固然对社交焦虑存在正向预测力,但在加入中庸思维变量后,害羞与惧怕否定评价和交往焦虑间的效应值下降。同时通过中庸思维,害羞和惧怕否定评价及交往焦虑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即害羞越高中庸思维越低,且惧怕否定评价越低,交往焦虑越低。这可以说明了害羞和社交焦虑可能并不完全相同。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在本文中进行了团体干预研究。团体干预方案以认知行为疗法作为基础,并融合中庸思维方式,充分考量了中国高等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补苴罅漏地发挥中庸思维在个体社交适应方面的优势,通过发扬灵活多面的思维特质,引导个体建立内外无忧和谐状态,促使个体减少对于他人评价过度担忧。通过6次的团体辅导,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
【图文】:

实践思维,中庸,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1图2 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构念图(四)中庸思维的研究1、中庸思维与心理健康在诸多对中庸思维的实证研究中发现,高中庸思维者具有更多的心理适应特征,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更高(郭侃, 曾维希,2012;程云菲,2013)。邓传忠(2008)在中庸思维对拿捏行为与心理调适之间的调节效果研究中发现中庸思维对于“忍耐的拿捏行为”与“心理适应”有部分效果,高拿捏者需要具备高中庸思维才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吴佳辉的研究(2006)表明:中庸思维指导个人在不同情境中,能够审时度势地择取合适的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社会情境,从而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2、中庸思维与情绪中庸之于情绪的关系,可以由《中庸》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以蔽之。杨中芳解释到中庸思维对情绪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情绪发生前后两个阶段。在情绪发生之前

路径图,高等院校,学生,路径


鉴了国外成熟的治疗方案。对于中国大学生群体本身特质,及中国人思维方式特点,可能存在考虑不足的情况。所以笔者,希望能够结合理论研究的成果,发展出一套揉中庸思维于其中,结合中国高等院校学生实际心理状况的干预方案,以减缓个体的社交焦虑程度。(二)研究假设本文的研究假设如下:(1)不同地域、性别、学科、学历的高等院校学生可能在害羞、中庸思维、惧怕否定评价和交往焦虑上存在差异。(2)害羞水平越高,中庸思维水平越低。(3)中庸思维水平越高,惧怕否定评价越高,交往焦虑越低。(4)中庸思维在害羞与惧怕否定评价和交往焦虑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可能存在的路径关系如图 3 所示:

地域,交互作用,学科,主效应


图 4 中庸思维地域与性别的交互作用 图 5 中庸思维地域与学科的交互作用② 2(地域)×6(学科):地域主效应显著(P<0.01),地域与学科的交互效应显著(P<0.05)。根据估算边际均值,具体见上图 5 表明,大陆生中庸思维水平分别是艺术>工学>理学>医学>文学,台湾生中庸思维水平分别是文学>工学>管理>艺术>医学>理学。③ 在 2(地域)×3(学历),2(性别)×6(学科)的多因素方差检验中分别发现:地域主效应显著(P<0.05);学科主效应显著(P<0.01)。随后对中庸思维进行地域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学科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5:表 5 高等院校学生中庸思维的地域和学科差异项目 N M SD t F地域大陆生 238 39.50 7.482.904**台湾生 135 37.01 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一波;李娇;张锋;;害羞者对模糊情境信息的解释偏向[J];心理科学;2014年03期

2 李娇;金一波;劳晓燕;严玉凤;;大学生害羞与自我意识情况的调查及其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8期

3 杨中芳;林升栋;;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构念图的建构效度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2年04期

4 郭侃;曾维希;;大学生中庸思维在情绪调节和情绪间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7期

5 王井云;;自我意识对惧怕否定评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0期

6 陈洁;;大学生社交焦虑、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J];学理论;2010年35期

7 李彩娜;班兰美;;大学生害羞、孤独感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9期

8 张瑾;;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治疗实验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10 侯玉波;;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升栋;;寻找中庸自我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邓传忠;;中庸思维对拿捏行为与心理适应的调节效果[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吴佳辉;;中庸让我生活得更好——中庸思维对生活满意度之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云菲;中国大学生中庸思维的现况调查及其与情绪问题的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袁彬;中学生害羞特点及其与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勋;大学生害羞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7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47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3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