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选择盲的认知机制及发展:表征不足或提取失败

发布时间:2020-07-10 12:43
【摘要】:选择盲是指当人们的选择被暗中操纵时,人们往往无法觉察到其决策意愿与呈现的结果之间的不匹配,并为自己从未做过的选择提供内省性的原因和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选择盲的认知机制和发展特点,为此,本研究共设置了4个实验。实验1从表征失败角度考察选择盲产生的原因,随机选取了 120名大学生被试,通过改变图片清晰度(模糊、清晰)和呈现时间(2秒和10秒)考察表征程度对选择盲的影响。结果发现:图片越清晰,编码时间越长,觉察率越高。该结果支持了表征失败理论。实验2在表征不充分的前提下探讨提取对选择盲的影响,随机选取了 90名大学生被试,并将图片呈现时间延长至20秒,在选择之后、解释原因之前增加了不同时长(0秒、3秒和60秒)的干扰任务。结果发现:20秒基本已足够被试完成对每组面孔的比较,无干扰和干扰3秒条件下的觉察率差异不显著,相比这两种条件,干扰60秒,无论即时觉察率还是总觉察率均显著下降。实验3与实验2的不同在于图片呈现时间为2秒,考察不充分条件下提取对选择盲的影响,再次选取了 90名大学生被试,并设置了不同时长(0秒、3秒和60秒)的干扰任务。结果发现,相比无干扰,干扰3秒和60秒条件下的觉察率都显著下降,但后两种条件下的觉察率差异不显著,结合实验2,表征较为充分(20秒)时,干扰60秒,觉察率才出现明显下降,表征不充分(2秒)时,干扰3秒,觉察率已经明显下降,但将干扰延长至60秒,觉察率并没有进一步下降;这说明,提取对选择盲的影响可能与记忆表征强度有关,表征充分时,选择盲可能是由于被试对面孔的细节表征从长时记忆中衰退或遗忘导致的。表征不充分时,则是由于短时记忆消退导致的。实验4主要探讨选择盲的发展特点,共选取了 180名小学儿童,其中7岁、9岁、11岁儿童各60名,通过控制年龄(7岁、9岁、11岁)和图片呈现时间(2秒和20秒)考察儿童选择盲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20秒条件下的觉察率高于2秒条件下的觉察率,7岁与9岁儿童的觉察率差异不显著、但7岁儿童的觉察率显著低于11岁儿童,9岁与11岁儿童的觉察率边缘显著,前者略低于后者,即使是11岁儿童,觉察率也不超过40%。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表征失败是选择盲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并非唯一原因。(2)充分表征时,选择盲是由于细节表征从长时记忆中衰退导致的;表征不充分时,选择盲主要是由于被试在短暂的阻塞时间内忘记了自己的选择意愿导致的。(3)儿童普遍存在选择盲,9-11岁可能是选择盲发生的转折期,也是儿童觉察能力的快速发展期。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2.1
【图文】: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核心概念


图1研究思路逡逑2.3研究方法逡逑在介绍本研宄的方法前,需要首先介绍选择盲任务中的两个核心概念:虚假反馈和真逡逑实反馈。虚假反馈(False邋Feedback),也称为操纵(Manipulation),是指被试做出选择逡逑

照片,面孔,操纵方法,呈现时间


由此可能会产生曝光效应,为了避免曝光效应对选择盲的影响,本研宄对经典选择盲范式逡逑进行了改进,所有实验中采用的操纵方法均为在被试完成选择后,调换两张图片的左右位逡逑置。具体方法见图2邋(以被试选择了左边的图片为例):逡逑真实反馈(非操纵)逡逑不删片}保保蓿保义希殄危恚礤谓馐脱≡裾庹牛ǎぃ嚎蚰冢┱掌脑颉e义涎≡裣不兜拿婵祝玻保抖藻五五五五义闲榧俜蠢。ú僮荩╁义希椋斟尾坏骰煌计奈恢缅义稀辏獭澹诲澹冲迕猓唬唬铃甯鲥危

本文编号:2748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48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e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