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数字偏好在分类任务中的启动效应

发布时间:2020-07-13 21:44
【摘要】:情绪启动效应是指被试在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情绪效价一致时比不一致时反应更快,准确率更高的现象。以往关于情绪启动的研究都以情绪词、情绪面孔/场景图片以及其他具有明显情绪特征的刺激作为实验材料,也有人使用某种本身并不具备情绪特征,通过某种规则或习惯人为赋予其相应的情绪属性的实验材料,研究其对目标刺激的启动效应。但这类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对于其神经反应过程也缺乏相应的研究。本研究拟将通过两个情绪启动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实验中的启动刺激采用人为赋予情绪特征的实验材料。根据数字偏好的相关研究分别选用数字4和数字6作为启动刺激,并选取最喜欢数字6、最不喜欢数字4的被试参加实验。目标刺激虽然有所不同但均采用分类任务。实验一采用经典情绪启动研究范式,要求被试判断目标词汇的情绪类型;实验二遵循了实验一中的实验设计,为排除目标词汇和启动数字之间语义加工的相互干扰对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二采用情绪面孔图片作为目标刺激,同样要求被试判断目标图片的情绪类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一发现被试对积极目标刺激的反应时显著低于消极词汇,且数字6对目标刺激的启动作用,但数字4则表现出相反的反转效应。这说明被试对目标刺激产生正性材料的注意偏向,启动数字的启动效应太过微弱而被抑制;(2)实验二发现与实验一相似的结果,数字4的反转效应更为明显。这说明启动数字的确可以产生启动效应,且数字6更容易受到语义加工的影响,启动数字4自身的计数功能和相对较强的情绪功能与目标刺激产生冲突,导致出现情绪启动反转效应;(3)实验二脑电结果表明,被试在不一致性条件比一致条件下产生更大的N1波幅,而一致性条件可以产生更大的P2波幅。这一结果与行为实验结果部分一致,即启动数字在情绪分类任务中产生情绪启动反转效应。以上结果表明,尽管数字本身并不具备情绪特征,但其偏好使其具备了微弱情绪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在情绪分类任务中产生了启动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6
【图文】:

数字偏好在分类任务中的启动效应


实验一流程图

目标词,反应时,准确率,启动效应


图 3.2 被试对目标词汇判断的准确率和反应时(ms)Fig. 3.2 The comparison of ACC and RTs (ms) in different trial type in Experiment 13.4 讨论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数字偏好是否能够对情绪词产生启动效应。根据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两个个结果。第一,无论启动刺激是数字 4 还是数字 6,被试对积极词汇的反应显著快于消极词汇。这一结果也存在与以往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中(Blair et al., 2006;Moritz & Graf, 2006),即被试对积极目标刺激的反应快于消极目标刺激,或者情绪启动效应仅发生在积极目标刺激条件下,而在消极目标刺激中并没有该效应(Padovan,Versace, Thomasantérion, & Laurent, 2002)。这一结果可能与积极材料的注意偏好(Pool,Brosch, Delplanque, & Sander, 2015)有关,由于数字本身的情绪属性是根据数字喜恶偏好所赋予的,情绪功能微弱,导致其对目标词汇的启动效应被目标词汇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偏向所掩盖。第二,尽管启动刺激为数字 4 时积极词汇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消极词汇,但同时也显

面孔,准确率,反应时,目标


图 4.1 被试对目标面孔判断的准确率和反应时(ms)Fig. 4.1 The comparison of ACC and RTs (ms) in different trial type in Experiment 24.3.2 脑电实验结果根据总平均图(图 4.2)可以发现,在目标锁定的时间分析窗口,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都能诱发 N1 和 P2 成分,接下来主要是对这两个成分进行 2(条件类型:一致,不一致)×2(电极点: C1/C2,C3/C4)×2(大脑半球:左,右)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N1N1 成分的时间窗口为 120-180 ms,其平均波幅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17) =4.94, p < 0.05, η2 = 0 .23,不一致条件(-7.161 μV)比一致条件(-6.62μV)诱发更负的 N1 成分。其他条件差异均不显著。P2(P200)P200 成分的时间窗口为 200-260 ms,其平均波幅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条件的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月明;;榜样启动效应对自控力的影响[J];长治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2 王勇慧;王军妮;赵丹;赵丽;;单一启动单一探测中基于相关低比例的负启动效应[J];心理科学;2015年03期

3 张丽华;白学军;张秀红;;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大学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4 王敬欣,沈德立;汉字的特性负启动效应与年龄发展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5 沈德立,王敬欣;分心抑制与年龄关系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1期

6 周仁来;启动效应中的意识与无意识[J];心理科学;1996年05期

7 张卫,刘葵,庞子峰;不同联想等级语词的启动效应及其发展研究[J];心理学报;1994年01期

8 洪昆辉,张武田,冯玲;汉字识别中的音形义启动效应[J];心理科学;1992年04期

9 马红骊,方芸秋;启动效应的研究及其理论[J];心理科学;1992年05期

10 张厚粲,舒华;汉字读音中的音似与形似启动效应[J];心理学报;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学;隋南;沈德立;;基本几何图形对视觉察的启动效应[A];首届中国神经信息学讨论会摘要[C];2000年

2 王敬欣;;分心抑制与年龄关系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王(?);李丽;;整体—局部范式下的负启动效应[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王亚男;宫淑阳;孙春晖;冯成志;;图形_词基于空间分离的负启动范式下的启动效应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5 马艳;;基于语义的句法启动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垒;郑英烨;高凡;;青年自我差异与情绪关系的实验研究——自我认知对情绪的启动效应[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沈模卫;朱祖祥;;汉字部件对字形识别的启动效应[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王军妮;;语义分类任务中单个刺激物的覆盖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程建艳;丁凤琴;;大学生捐助行为归因的启动效应及其对捐助行为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李晓东;黄艳秋;;类皮亚杰数量守恒任务中的负启动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姚晓丹 编译;增强句法启动效应不限于动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丹尼尔·卡尼曼;如何彻底改变对思考的看法[N];证券日报;2014年

3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夏瑾;受意识影响的无意识[N];中国青年报;2018年

4 任小犀;认清形势 发挥优势[N];中国纺织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妮;单一启动单一探测范式中负启动效应的发生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陈曦;汉语多词素词的心理表征和加工机制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黎兵;语义分类任务中单一启动和探测条件下的启动效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明矾;情绪负启动效应的双重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5 邹宇量;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汉字和图形启动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北镇;中国英语学习者派生词加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万群;基于心理旋转的启动效应[D];浙江大学;2010年

8 凌斌;组织变革决策的前瞻性特征与多源启动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于战宇;动作记忆操作效应的语义加工机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姜帆;外语词语听觉内隐记忆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明阳;数字偏好在分类任务中的启动效应[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2 徐梦雪;金钱对大班幼儿涉他偏好的启动效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3 张掂掂;归类任务中类别材料的代表性程度及时间间隔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4 王亚男;图形—词基于空间分离范式中负启动效应发生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5 O@建锋;探测任务难度和启动特征对单一启动负启动效应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新惠;身份语义信息提取过程中的范畴启动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史伟锋;锻炼相关刺激的情感启动效应[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8 李玲玲;评价分类任务中的情感启动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罗善欢;阈下相似负性情绪的启动效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韩静;汉语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54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54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9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