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伸出手臂阶段在识别与理解抓握动作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15 02:51
【摘要】:目前存在理论论,理性论与模拟论三大理论试图解释“他心问题”,即我们如何可以通过他人的行为理解背后的心理状态。但是三大理论在构建理论时都默认了在理解他人意图时需要动作与情境共同参与,这样就使得动作在理解他人心理时仅仅作为一个“抽象”的表征,忽视了动作在理解他心中的重要作用。在我们的文章中,试图提出一种通过动作直通他心的理论,主张动作与意图的是一种紧缩的关系,通过观察动作本身就能够理解他人动作背后的意图。这一主张的提出基于在动作的组织与执行层面,研究人员已经积累了大量显示出:动作组织与执行中的运动学信息受到目标、意图与情境的影响。因此,动作的执行过程中携带了丰富的心理信息。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将动作的执行与动作的理解联系到了一起。在这一视角下,研究人员进一步注意到大脑中理解动作的神经机制对于动作的细节敏感。最近的一些研究更显示出视觉辨别任务中,观察者能够捕捉到动作执行过程中的微弱差异,并将这些差异准确的还原为执行者的意图。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在实验1招募到52名被试,实验2招募到51名被试,被试均为云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实验中被试需要在缺乏情境的条件下观察两组动作,并根据指导语对动作进行区分。在实验1中,我们通过操纵目标物体的大小和手臂部分衣物的遮挡程度,探索手臂部分的被遮挡是否会影响动作的识别与理解。在实验2中,我们同样使用了大和小两类目标物体,并让动作执行者分别以小心翼翼和放松自在的状态去抓握,探索观察者能否通过动作伸出手臂的阶段理解动作背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显示出,手臂部分的确参与到了动作的识别与理解当中,在手臂被衣物遮挡时,被试对于动作判断的准确率降低。据此,我们认为手掌与手臂共同参与到了动作的识别与理解中。而在被试判断抓握动作背后的心理状态时,抓握较小的目标物体动作本身相较于抓握较大的目标物体传递出更多的小心翼翼程度。因此,动作为理解他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了通过动作直通他心的理论主张。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
【图文】:

实验流程,电脑,施测,实验设计


到崾鈌谑笛橹

本文编号:2755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55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e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