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自我控制对欺骗行为的影响及自我控制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04:04
【摘要】:根据Baumeister(1998)提出的“自我控制能量模型”,自我控制可以分为特质自我控制和状态自我控制。状态自我控制表现在由于自我控制的能量有限,个体在前一个任务中使用了自我控制,可能会导致后续自控任务可用资源不足,出现自我损耗。当个体处于自我损耗状态时,不道德行为更容易发生。同时,特质的自我控制的高、低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自我控制能力高的个体,能更好的抑制冲动行为,在满足外部需要和长远利益中有关键作用。而在不道德行为中,欺骗作为人类特有的行为,时常发生。不但损害他人利益,有时甚至危害生命。在证实了欺骗和自我控制拥有共同的神经机制情况下,探究欺骗是否会受到自我控制的影响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他研究也证实,欺骗有时是需要个体付出努力才能做到的,拥有不同的我控制资源会对欺骗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认为自我控制资源会影响人的欺骗行为,当自我控制资源不足时,欺骗行为更容易发生。此外,相比于低自我控制能力个体,高自我控制能力个体能更好的抑制冲动,欺骗行为更少。在以往研究中证实,自我控制类似于肌肉,通过规律的细小自控练习(比如,握力)可以改善自我控制行为。所以增加需要自我控制的训练任务会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本文进行了三个实验来验证以上的假设,实验一先采用Stroop范式使被试产生不同程度的自我损耗,之后完成欺骗任务,最后比较两组被试在欺骗任务上的差异。实验二采用谭树华修改的《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测量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该量表,将被试分为高自控能力组与低自控能力组,之后两组分别进行欺骗任务。实验三采用“前测—训练—后测”的方式进行。被试分为了:训练组、不训练组、空白对照组。前测阶段:三组被试需要完成信号停止任务和自我控制量表以测量自我控制。之后完成欺骗任务并现场进行一次握力测试;训练阶段:训练组和不训练组参加,训练组需要在时间和强度上比之前一次更长久并强。不训练组不做任何要求。空白对照组不参加训练。前两组被试还需完成握力评价量表。后测阶段:三组被试按照顺序进行实验:自我控制量表测量;停止信号任务;视觉-感知任务。比较训练组、不训练组、空白对照组三组被试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否提高;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是否存在差异。通过三个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自我控制资源损耗会对欺骗行为产生影响。与低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个体相比,高自我控制资源损耗个体会表现出更多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2)自我控制能力对欺骗行为也会产生影响。与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个体相比,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3)通过细小动作练习(本实验为握力训练),可以提高被试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减少欺骗行为的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8
【图文】:

自我控制,任务时间,注视点


图 8.1 自我控制衰竭组 stroop 任务200 800-1200 3000 1000图 8.2 控制组 Stroop 任务测试流程:正式实验之前,加入一个练习。高、低损耗组刺激分别各 5 个。练习完之后紧接着开始正式实验。注视点“+”(200ms)—空屏(800-1200ms)—刺激词(被试作出反应刺激注视点“+” 空屏 刺激词 空屏时间(毫秒)

任务时间,控制组


图 8.2 控制组 Stroop 任务测试流程:正式实验之前,加入一个练习。高、低损耗组刺激分别各 5 个。练习完之后紧接着开始正式实验。注视点“+”(200ms)—空屏(800-1200ms)—刺激词(被试作出反应刺激即消失)—空屏(1000ms)。所有刺激随机呈现,高自我损耗组刺激共 120 个,红色的“红”字,红色的“蓝”字, 蓝色的“蓝”字,蓝色的“红”字各 30 个。低自我损耗组刺激 120 个,其中包括红色的“中”、“连”等中性字以及蓝色的“中”、“连”等中性字。在配置完全相同的计算机上完成全部实验。实验指导语:欢迎您参加这个实验,此实验为颜色敏感性测试。实验开始会出现注视点“+”,之后会出现空屏,空屏结束后,刺激词将出现,请您尽可能快的判断出现的字的颜色,并大声读出字意。比如:“红色”的“蓝”字,要读“蓝”并同时按“J”键做出反应(F 键为蓝色,J 键为红色)。正式实验之前,请先进行一下

不均匀分布,任务时间,知觉,计算机


图 8.3 计算机知觉任务实验指导语:欢迎您参加这个实验。实验开始会出现注视点“+”,之后会出现空屏,空屏结束后,您将看带有红圆点的正方形图片,正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为左右两半,20 个红圆点不均匀分布在对角线两边,要求您判断每个正方形中哪边的红圆点更多。当您判断右边红圆点更多时,请按“p 键”(标有“右边更多”字样),同时您将获得 0.2 元,判断左边红圆点更多时,请按“Q 键”(标有“左边更多”字样),同时您只得 0.02 元,最终根据判断左、右的次数(而非判断的正误)计算您的报酬。8.3.4 实验流程被试在单独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并使用计算机呈现说明和实验程序具体过程如下: 向被试说明该实验的基本情况,并要求填写知情同意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辉;卢立平;郑果;;中国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述评[J];科技视界;2015年07期

2 李博;赵笑梅;;自我损耗对情绪自传体记忆具体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1期

3 方菁;朱叶;赵伟;张蓓;王湘;;停止信号任务及其相关反应抑制理论模型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4 詹捚;任俊;;自我控制与自我控制资源[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9期

5 李琼;黄希庭;;自我控制:内涵及其机制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陈咏媛;许燕;杨浩铿;郭璐;;自我损耗的后效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朱玲玲;吴素红;;自我控制研究述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年02期

8 王曼;陶嵘;胡姝婧;朱旭;;注意偏向训练:起源、效果与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9 林丹华;范兴华;方晓义;谭卓智;何立群;;自我控制、同伴吸毒行为与态度与工读学校学生毒品使用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10 屈智勇;邹泓;;家庭环境、父母监控、自我控制与青少年犯罪[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宏才;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董一;大学生自我控制发展特点及脑电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55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55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