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与创伤后成长的潜在剖面分析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5.67
【图文】:
本研宄的目标是:(1)通过“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个体为中数据分析方法的结合,以PTSS和PTG作为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反应的消极极指标,揭示化疗(放疗)期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反应模式;(2)通过对创反应影响因素的研宄综述,探宄影响创伤后反应的危险易感因素(年龄、文度、婚姻状况和家庭收入水平)和创伤后因素(社会支持)能否预测乳腺癌患创伤后反应模式;(3)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在不同创伤后反应模式否存在差异。逡逑1.6.1研究假设逡逑基于以上的文献综述,提出研究假设:逡逑(1)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反应存在差异,化疗(放疗)期乳腺癌患者的反应在理想状态下的四种模式,包括抗拒组——低PTSS反应与低PTG反成长组——低PTSS反应与高PTG反应;抗争组——高PTSS反应与高PT应;痛苦组——高PTSS反应与低PTG反应。且人数最多的为成长组,其痛苦组、抗拒组,最后是抗争组。逡逑
量特异性和敏感性(Tang.邋2006:邋Xu邋&邋Liao.邋201丨)。本研究中,612名乳腺癌患者逡逑中有丨33人的PTGI得分超过66分,有明显的创伤后成长。即该样本中,PTG逡逑的发生率达到21.732%。PTSS和PTG的均值和发生率情况见图3.1。逡逑60逦25.00%逡逑■邋21.73%逡逑…1逦20.00%逡逑-??:祁}0.:,逡逑40逦::::::::::::::逡逑::::::::::::::逦15.00%逡逑30逡逑::::::::::::::逦10.00%逡逑20逦7.03%b逡逑逦邋:;:;:?:;:?::?:逦5.00%逡逑11.658逦?;?;?:?:?:?;?:逡逑0邋逦逦逦逦邋0.00%逡逑PTSS逦PTG逡逑□均值一?一发生率逡逑图3.1邋PTSS和PTG的均值和发生率逡逑PTSS邋=创伤后应激症状;PTG=创伤后成长水平。逡逑3.邋2.邋2邋PTSS与PTG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逡逑表3.2为创伤后应激症状、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分析逡逑结果。PTSS的平均数为11.658分(切=9.657),PTG的平均数为48.329分(切逡逑=邋23.264)。结果显示,PTSS与PTG呈显著正相关(r邋=邋0.190,邋;?<邋0.01),且各逡逑维度之间同样呈显著正相关
3.邋4.邋2各创伤后反应模式的PTSS和PTG特征逡逑在潜在剖面分析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获得三种创伤后反应模式在逡逑PTSS和PTG共39个条目上的均值分布图(图3.2)。逡逑4邋5逦第一组逦一?_第二组逦…第三组逡逑wWWWvi邋v邋1逡逑0邋逦逦逦逦逦逦逦逡逑1邋2邋3邋4邋5邋6邋7邋8邋9邋10邋11邋12邋13邋14邋15邋16邋17邋1邋2邋3邋4邋5邋6邋7邋8邋9邋10邋11邋12邋13邋14邋15邋16邋17邋18邋19邋20邋21邋22逡逑PTSS逦PTG逡逑图3.2乳腺癌患者三种创伤后反应模式在39个条目上的得分均值逡逑PTSS邋=创伤后应激症状;PTG=创伤后成长水平。逡逑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反应的三种模式中:第一组患者的PTSS和PTG水平逡逑均呈现较低水平,命名为抗拒组,有212人属于第一组,占总人数的34.640%;逡逑第二组患者的PTSS较少,而PTG较多,命名为成长组,有290人属于第二组,逡逑占总人数的47.386%;第三组患者的PTSS较多,PTG也较多,命名为抗争组,逡逑有110人属于第三组,占总人数的17.974%。表3.6和图3.3为三种创伤后反应逡逑模式PTSS和PTG的描述性统计与人数。抗拒组乳腺癌患者的PTSS平均分为逡逑9.623逦=邋0.808),邋PTG邋平均分为邋22.925逦=邋2.095);成长组乳腺癌患者的邋PTSS逡逑平均分为8.086逦=邋0.829),PTG平均分为60.750逦=邋2.134);抗争组乳腺癌逡逑患者的邋PTSS邋平均分为邋24.678邋(5D邋=邋2.0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锦;刘正奎;;鲁甸地震灾区学龄前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03期
2 王們;赵岳;;高职护生考试应激源下焦虑及应激症状的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05期
3 刘桥生;胡斌;魏波;郭中孟;聂勇彪;张咏梅;俞丽华;;认知治疗缓解洪灾后居民创伤后应激症状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4 陶婷;段小菊;张兴利;汪艳;董黎明;施建农;;汶川地震幸存儿童执行功能与创伤后应激症状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05期
5 张信勇;胡瑜;徐光兴;;书写表达干预对遭受地震大学生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J];校园心理;2014年06期
6 周喜华;;舟曲灾后1年消防官兵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年01期
7 张金凤;赵品良;史占彪;王力;王文忠;张镇;;玉树地震后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4期
8 柳武妹;范方;周翠玲;梅雯;;地震重灾区丧失子女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2年随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4期
9 赵来军;程晶晶;陈誉承;;地震灾害后不同受灾人群身心应激症状影响度分析[J];科技导报;2011年12期
10 王秀丽;辛勇;郑友军;黄宣银;黄国平;向虎;石磊峰;;震后1年某极重灾区干部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莹;徐慰;安媛媛;;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特质正念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2 安媛媛;徐慰;;正念水平、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的关系——来自经历盐城风灾青少年的追踪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3 刘真;安媛媛;;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抑郁和照顾者压力的多重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4 刘晓妍;徐慰;傅宏;;乳腺癌患者的创伤与成长共存:基于潜在剖面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5 熊端琴;董燕;刘庆峰;郭小朝;王嫣嫣;;军事应激症状核查表(PCL-M)与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用于抗震救灾救援人员心理测查的信度、效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傅素芬;赵国秋;陈红卫;王义强;张雪红;唐光正;;台风受灾地区初中学生心身状况调查分析[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廖杰;儿童接受癌症治疗 父母易患PTSD[N];保健时报;2005年
2 王素霞;孤独催人老[N];保健时报;2005年
3 赵来军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灾后心理援助多关注PTSD易感群体[N];中国社会报;2013年
4 记者 孙刚 栾吟之;5名康复出院 2名重症好转 62家社会组织提供志愿服务[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信勇;写作疗伤[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晓妍;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与创伤后成长的潜在剖面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2 顾铭;“思胜恐”疗法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朱宏博;汶川震后两年异地复学青少年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心理状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廖萍;洪灾对受灾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陈佳静;三黄煎剂干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慢性应激状态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董方虹;遭受多重侵害高职高专学生执行功能特点及脑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陈玲;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学特征与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效关系探讨[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成坤;太极拳对高压人群应激状态改善效果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9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6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