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内疚情绪研究及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7-26 16:58
【摘要】:内疚是指个体做了错事(违反了道德准则),或自己确实伤害或意图伤害他人,或与伤害事件有关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对3-6岁幼儿内疚情绪的研究会促进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对3-6岁幼儿的内疚情绪事件类型和外在行为特征进行分析,选取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共计441名幼儿家长作答《幼儿情绪问卷(家长版2017)》,对幼儿内疚情绪的事件类型和行为特征进行调查与研究。1.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幼儿内疚情绪的事件类型及言语、动作、表情进行分类。通过研究发现,3-6岁幼儿内疚情绪产生时引发的事件类型主要有8类:损坏型事件、伤害型事件、违反规则型事件、自立型事件、亲社会型事件、学习型事件、他人评价型事件、影响型事件。从言语、动作、表情三个角度对3-6岁幼儿内疚情绪发生时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内疚情绪发生时,言语特征分为8类,按出现频次排序为:道歉、不说话、喊叫,解释原因、小声自言自语、询问,绕开话题、叹气为小班独有。动作特征分为10类,按出现频次排序为:低头、看对方、手部动作、笑、拥抱、躲闪、什么也不做,打人为中班独有,捂脸、伸舌头为大班独有。表情特征分为7类,按出现频次排序,小、中班为:流泪、脸红、做鬼脸、带有复杂情绪的表情、嘟嘴、漠然、皱眉。大班为:流泪、脸红、带有复杂情绪的表情、做鬼脸、漠然、嘟嘴。2.3-6岁幼儿内疚情绪的持续时间有差异,持续时间主要为几分钟、几个小时,中、大班持续时间长,小班持续时间短。3.3-6岁幼儿体验到的内疚情绪与道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在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通过对3-6岁幼儿内疚的相关研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启示为:第一,引导幼儿适当表达自己的内疚情绪;第二,帮助幼儿及时修复受损的人际关系;第三,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第四,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给予肯定;第五,教给幼儿调节情绪的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6
本文编号:2771035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冷冰冰;王香玲;高贺明;李富洪;;内疚的认知和情绪活动及其脑区调控[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12期
2 张琨;方平;姜媛;于悦;欧阳恒磊;;道德视野下的内疚[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10期
3 张晓贤;桑标;;儿童内疚情绪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2年02期
4 王林;李伟强;;内疚的界定和测量以及研究方法述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任俊;高肖肖;;道德情绪:道德行为的中介调节[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6 俞国良;赵军燕;;自我意识情绪:聚焦于自我的道德情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2771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7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