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妒忌对大学生合作与帮助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17 09:41
   妒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因为社会比较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对学优生产生妒忌,如果学优生是通过努力地学习而取得了优异成绩,那么更容易产生善意妒忌;如果学优生是通过作弊取得优异成绩那么更容易产生恶意妒忌。妒忌不仅会影响妒忌者,也会影响被妒忌者。这种影响会给妒忌者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妒忌者可能因此而降低对被妒忌者的合作行为;但同时妒忌也可能给妒忌者带来积极进取的动力,增加妒忌个体的合作行为。被妒忌者在意识到自己可能被人妒忌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妒忌者可能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增加自己对妒忌者的帮助行为,表现得更加谦虚等。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妒忌的消极作用的研究,忽视了妒忌可能存在的积极影响。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的妒忌类型对妒忌者和被妒忌者合作与帮助行为产生的影响。van de Ven等(2010)的研究表明,被试对回忆事件和场景事件的应得的评价的高低会对产生的妒忌类型产生影响,低应得评价会引发恶意妒忌,高应得评价则会引起善意妒忌。因此,本研究使用van de Ven的研究范式,通过操纵应得感来激发不同类型的妒忌。在实验一中,本研究将高应得感组定义为善意妒忌组,低应得感组定义为恶意妒忌组。在实验二中,本研究将低应得感组定义为被恶意妒忌组,高应得感组定义为被善意妒忌组。实验一:招募河南大学在校大学生184人,以妒忌类型(善意VS恶意VS对照组)和指向(同伴VS他人)为自变量,合作分数为因变量,探讨囚徒困境游戏中,妒忌类型对妒忌大学生合作的影响。结果显示:(1)妒忌类型会影响大学生的合作行为,与对照组相比,妒忌组的合作得分更低。(2)与对照组相比,恶意妒忌—指向同伴他人组合作得分显著降低,而恶意妒忌—指向他人组合作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二:招募河南大学在校大学生185人,以被妒忌类型(善意VS恶意VS对照组)和指向(同伴VS他人)为自变量,帮助得分为因变量,探讨被妒忌大学生可能会采取的应对妒忌方法。结果显示:(1)被妒忌会影响被妒忌大学生的帮助行为,被妒忌组的帮助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被妒忌引起的帮助行为的增加只限定于会妒忌的人,被善意妒忌—指向同伴和被恶意妒忌—指向同伴组的帮助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2.6
【部分图文】:

交互作用,善意,类型


恶意妒忌 4.13 ± 4.51 15.20 ± 3.19善意妒忌 11.93 ± 6.06 11.48± 6.43图3-2 妒忌类型、合作指向的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类型,同伴,亲社会行为


40图4-2 被妒忌类型、指向的交互作用4.5 讨论4.5.1 被妒忌类型对被妒忌者帮助行为的影响被妒忌类型的主效应显著,验证了相比较对照组,被妒忌的恐惧会显著的增加个体的亲社会行为。被试被代入一个使他们可能会被妒忌的情况,感知到被妒忌的个体会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妒忌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和负面影响,例如变得更加友好,讨好妒忌者或者为妒忌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实验二中,被善意妒忌—指向同伴组的帮助得分和被恶意妒忌—指向同伴组相似的显著高于其他组,这和 van de Ven 的研究是相反的,van de Ven(2010)的研究发现,只有认为自己会被恶意妒忌的个体才产生了这种帮助行为的增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梦圆;杨莹;寇_g;;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J];青年研究;2015年04期

2 张光曦;古昕宇;;中庸思维与员工创造力[J];科研管理;2015年S1期

3 卢长宝;林阳阳;段奕君;;社会比较意义下嫉妒情绪的认知、情感及行为机制[J];东南学术;2013年05期

4 吴宝沛;张雷;;妒忌:一种带有敌意的社会情绪[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9期

5 张庆鹏;寇_g;;自我增强取向下的亲社会行为:基于能动性和社交性的行为路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杨丽娴;杨治良;;两种条件下的妒忌分离:间接测量的优势[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4期

7 曾盼盼;俞国良;林崇德;;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J];教育科学;2011年01期

8 张春雨;张进辅;;员工妒忌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06期

9 杨丽娴;张锦坤;;妒忌的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取向[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10 夏冰丽;朱利娟;郑航月;;西方妒忌研究介绍(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丽娴;妒忌的内隐特性: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颖;妒忌、社会阻抑、领悟社会支持对人际反刍思维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 胡雯;妒忌情绪不同个体注意偏向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高旺;中国文化背景下被妒忌者的应对策略问卷编制与被妒忌者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4 牛倩倩;善意妒忌的内容结构及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5 李艳;中庸思维对员工合作竞争态度、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李佳丽;小学生助人行为发展及培养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0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20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0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