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不同书体对个体生理心理反应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292.1;B845;B8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与背景
1.2 研究概况
1.2.1 国外对书写活动的研究概况
1.2.2 中国古代关于书法心理治疗的思想
1.2.3 国内现代书法心理学的研究
1.2.4 情绪、情绪状态与情绪调节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技术路线图
3 实验研究过程
3.1 实验假设
3.2 书写工具
3.3 书写对象
3.4 观测指标
3.5 实验步骤
3.5.1 准备工作
3.5.2 实验过程
3.5.3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3.6 信号记录与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4.2 临摹不同书体时HRV的测试结果
4.2.1 书写不同书体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4.2.2 心率变异性指标在书写不同书体时的变化趋势
4.3 书写不同书体对皮肤电阻、呼吸频率、以及心率的等生理指标影响
4.3.1 书体不同书体时对皮肤电阻的影响结果
4.3.2 书体不同书体时对心率的影响结果
4.3.3 书体不同书体时对呼吸频率的影响
5 讨论
5.1 书写不同书体对HRV影响的结果分析
5.2 书写不同书体对情绪状态的影响
5.3 书法活动中个体自主神经活动指标变化机制的讨论
5.3.1 书写楷书书体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原因及机理
5.3.2 书写行书书体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原因及机理
5.4 本实验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
5.4.1 心率变异性
5.4.2 呼吸频率
5.4.3 皮肤电阻
5.4.4 心率
5.5 对书法心理治疗临床应用的启示
5.5.1 对书法活动治疗焦虑症的启示
5.5.2 对书法活动治疗抑郁症的启示
5.5.3 对书法活动治疗失眠的启示
5.5.4 对书法活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启示
6 结语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加强中国书法心理学理论构建
6.2.2 对书法活动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方法改进
6.3 创新点
6.4 不足之处
6.5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欧盆底医学联盟成立——中国盆底电生理事业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年10期
2 王斌章;电生理放大器触摸屏的制作[J];医疗装备;2001年07期
3 罗莹,郑竹虚,蔡力,周晓芳,黄启华,陶剑虹;病窦综合征伴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电生理探讨[J];心功能杂志;1997年03期
4 张志根;;昏厥原因不明而且电生理测试未能明确诊断者之自然病程[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0年02期
5 刘志莹;;面神经麻痹的电生理预后诊断[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8年03期
6 Rahimtoola SH;施仲伟;;电生理测试在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应用的现状:讨论会纪要[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8年02期
7 唐金祥;;冠心病患者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测试指导治疗[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8年04期
8 孙仰龙;;静脉注射镁盐对无明显心脏病临床表现且传导系统正常的受试者的电生理效应[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8年05期
9 Coumel P;佘赫大;;心律失常:猝死的预报因子[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8年06期
10 Smetnev AS;华尔铨;;Moricizine的临床、电生理和抗心律失常效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峗健;邱鹏玲;周水珍;王艺;孙道开;;儿童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电生理评估与临床诊治[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2 奚剑英;林洁;乔凯;朱雯华;罗苏珊;周磊;赵重波;卢家红;;18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电生理、病理及基因突变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3 杨碧莹;侯晓妹;郑瑜;杜宝新;;8例肯尼迪病的临床、电生理及肺功能研究[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郑华;蔡卫勋;;食道电生理少见现象[A];2012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郭虎;金波;陆海英;;儿童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与基因[A];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6 姚生;熊斌;戚晓昆;夏德雨;;桥本氏脑病的临床、电生理以及影象学改变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徐敏;;伴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吉兰-巴雷综合征[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涛;文国强;李天炼;黄培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仰卧位肺功能及其相关神经电生理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林东东;林辉杰;;利用高频脉冲进行穴位定位的初步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臧益民;臧伟进;朱妙章;徐有秋;;人心肌细胞电生理、药理与临床的联系[A];第五届心脏学会、第八届心功能学会及《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大会心血管学基础和临床专题报告、继续医学教育与研究生专题讲座专题报告资料[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继锋;心力衰竭家兔左室瞬间外向钾通道重构及氯沙坦和辛伐他汀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李思耐;基于L型钙电流研究益气药干预心衰电生理重构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杜一星;扩散性抑制与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脑区损伤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赵振强;不同饲养层对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5 刘守尧;电针足三里与阿是穴促进家兔腓肠肌钝器伤后电生理和生物力学属性恢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徐丹;肌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价值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刘兵;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肌细胞及离子电生理变化及比索洛尔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8 林亚洲;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优化策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盼;综合应用液体核磁共振和电生理方法揭示钾离子通道调节亚基对通道亚基的作用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牛玉光;噪声及水杨酸钠引起下丘及皮层的电活动改变[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美惠;3-6岁幼儿气质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9年
2 王雨晨;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征及电生理分型演变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张天龙;心肌细胞电生理仿真计算引擎自动生成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杨国胜;心肌细胞电生理模型通用表达方法研究及可视化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杜佳菲;面向心肌细胞电生理模型的表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江振家;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与超声检查敏感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7 庞咪;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病理、电生理、影像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分析[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8 余慧琳;电生理导航系统指导消融频发性室性早搏有效性的观察[D];皖南医学院;2014年
9 王晋荣;吉兰—巴雷综合征不同电生理亚型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李惠敏;肌萎缩侧索硬化在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性别差异[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0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3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