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下催产素受体基因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78;B843.5
【部分图文】:
图5.丨Ros中rs53576位点与接受/参与对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图??5.5.2催产素受体基因re237887与家庭教养风格交互作用的模型检验??结果如表5.11及图5.2所示,(丨)家庭教养风格的显著区间下边界为-5.80,??表明当鼓励心理自主低于-5.80时,AA基因携带者的亲社会行为显著低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家庭教养风格的显著区间上边界为0.49,表明当鼓励心理自主高??于0.49时,AA基因携带者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上述显??著区间只有上边界符合标准,即介于范围内。(2)P〇I指数为0.64,表明??良好交互效应的百分比为64%,较差交互效应的百分比为36%。(3)PA指数为??0.61,表明61%的被试受到良好交互效应的影响,39%的被试受到较差交互效应??的影响。(4)X2与ZX2对被试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表明变量间无非??线性关系。(5)AA组与AG+GG组的回归线交叉点值在-0.29上。综上
-2.0?-1.5?-1.0?-0.5?0.0?0.5?1.0?1.5?2.0??接受潜与??图5.丨Ros中rs53576位点与接受/参与对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图??5.5.2催产素受体基因re237887与家庭教养风格交互作用的模型检验??结果如表5.11及图5.2所示,(丨)家庭教养风格的显著区间下边界为-5.80,??表明当鼓励心理自主低于-5.80时,AA基因携带者的亲社会行为显著低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家庭教养风格的显著区间上边界为0.49,表明当鼓励心理自主高??于0.49时,AA基因携带者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上述显??著区间只有上边界符合标准,即介于范围内。(2)P〇I指数为0.64,表明??良好交互效应的百分比为64%,较差交互效应的百分比为36%。(3)PA指数为??0.61,表明61%的被试受到良好交互效应的影响,39%的被试受到较差交互效应??的影响。(4)X2与ZX2对被试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以张家口市部分高校为例[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2 韩红;梁丽玲;;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0年01期
3 朱止丰;白丽华;;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文雯;;农村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月刊;2018年07期
5 冯翠仙;李杨柳;;大学生父亲在位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校园心理;2019年01期
6 谢婧;郑春东;;钦佩感与群体关系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年06期
7 郑琳;孙妍;田悦;李伟;梁晓亮;;理工科大学生之间亲社会行为倾向差异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27期
8 宋洁;;公共德性教育意义探析——基于亲社会行为与公共德性的现实[J];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04期
9 方建东;常保瑞;;怀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年03期
10 彭小平;田喜洲;郭小东;;组织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银莹;人际同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脑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朝阳;亲社会视频游戏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心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罗俊;亲社会行为情境依赖性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5年
7 魏真瑜;博弈中的亲社会从众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8 熊猛;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特点、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兴驰;状态猜疑及其在组织中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尹霞云;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怡;基于自闭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早期干预玩具设计[D];东华大学;2019年
2 段玲玲;异性亲社会行为和面孔吸引力对择偶偏好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钟媛媛;父母心理虐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4 沈小艳;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下催产素受体基因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5 王贤;敬畏感、自大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6 周珮;同伴接纳、社会价值取向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7 梁梓勤;同伴环境与自我控制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9年
8 利振华;预先承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9 刘晓敏;初中生自爱现状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10 黎少慧;自我损耗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道德启动的补偿[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4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5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