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汉维双语者心理旋转能力的眼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14:29
   双语者是指掌握了除母语外第二语言或者三语以及更多语言的人。大量研究发现,双语者在语言加工中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言语节奏及语音的感知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注意力切换以及行为监控等非言语认知活动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有研究表明丰富双语经验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认知能力的衰老。心理旋转作为非言语领域的认知过程的一种,主要是指个体能够对客体的表象进行像操作实体一样在大脑中进行旋转操作。鉴于双语经验对认知的广泛影响及心理旋转能力在人们日常学习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具有不同熟练度的维汉双语者在心理旋转任务中是否存在双语经验的促进作用进行眼动实验研究。本研究依据维语熟练水平及英语水平选取64名汉族大学生及研究生作为实验被试,进行心理旋转任务的实验研究。利用EyeLink-2000眼动仪对具有不同熟练度的双语者被试,在汉字、维吾尔文字以及不规则二维图形下的心理旋转任务进行眼动数据记录并分析结果。根据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在心理旋转任务中,熟练双语者的心理旋转反应时在汉字、维吾尔文字以及不规则二维图形材料下均显著小于非熟练双语者被试,存在双语经验对其的积极影响。2、男性研究生的反应时在汉字、维吾尔文字以及不规则二维图形下均显著小于女性被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不同熟练度双语者在平均注视时间、眼跳距离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类被试的知觉广度不存在差异;在注视点、眼跳次数以及总注视时间上存在熟练度差异,熟练双语者的注视点数量、眼跳次数显著少于非熟练双语者,熟练双语者总注视时间显著少于非熟练双语者。4、不同任务类型下被试的反应时及眼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的类型受到材料性质的影响。识别难度较小的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小于识别难度较大的情况;识别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被试需在对实验材料进行注意及加工时付出更多努力。
【学位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B8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双语者的定义与分类
    1.2 双语认知优势效应
    1.3 心理旋转
2 文献综述
    2.1 双语经验对认知的影响
        2.1.1 双语经验对在言语领域认知能力的影响
        2.1.2 双语经验对非言语领域认知能力的影响
    2.2 双语经验对认知能力产生积极影响的机制
    2.3 心理旋转背景
        2.3.1 心理旋转神经机制
        2.3.2 心理旋转的影响因素
        2.3.3 心理旋转的可塑性研究
        2.3.4 眼动仪器在心理旋转任务中的应用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3.1 问题提出
    3.2 理论意义
    3.3 实际意义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因变量指标
        4.1.1 行为指标
        4.1.2 眼动指标
        4.1.3 数据处理要求
    4.2 实验一 汉维双语大学生在以汉字为材料下心理旋转的眼动研究
        4.2.1 实验被试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工具
        4.2.4 实验程序
        4.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实验二 汉维双语大学生在以维语为材料下心理旋转的眼动研究
        4.3.1 实验被试
        4.3.2 实验材料
        4.3.3 实验工具
        4.3.4 实验程序
        4.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实验三 汉维双语大学生在以图片为材料下心理旋转的眼动研究
        4.4.1 实验被试
        4.4.2 实验材料
        4.4.3 实验工具
        4.4.4 实验程序
        4.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5.1 不同熟练度双语者在心理旋转反应时上的表现
        5.1.1 不同双语熟练度对心理旋转反应时结果的影响
        5.1.2 性别差异对心理旋转反应时结果的影响
        5.1.3 任务类型对心理旋转反应时结果的影响
    5.2 不同熟练度的双语者在心理旋转眼动结果上的表现
        5.2.1 不同双语熟练度对心理旋转眼动结果的影响
        5.2.2 性别差异对心理旋转任务眼动数据结果的影响
        5.2.3 任务类型对心理旋转任务眼动数据结果的影响
    5.3 综合讨论
6 结论
7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创新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I.Kecskes;L.Albertazzi;王勤玲;;《双语的认知面面观》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2 李荣宝,彭聃龄;双语表征研究的理论与实验方法[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3 孙兵,刘鸣;双语词汇表征模型研究进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龚少英,方富熹;双语记忆表征的模型及相关研究述评[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5 刘建平,巢传宣;双语存贮模型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6 刘旭刚,徐杏元,严芊,彭聃龄;国外双语口吃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2期

7 盛瑞鑫;热比古丽·白克力;郭桃梅;;熟练维-汉双语者汉语语义的通达机制[J];心理学探新;2007年01期

8 李利;莫雷;;双语记忆表征研究的新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李利;莫雷;王瑞明;;熟练中-英双语者三语词汇的语义通达[J];心理学报;2008年05期

10 刘育红;黄莉;;译员:并列双语者抑或合成双语者?[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丁国盛;中英双语者词汇表征与加工的脑机制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文宇;汉英双语者数字、汉语数词加工及语言选择的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赵蓉;双语语音表征结构及其激活过程:来自汉英双语者的证据[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4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雷蕾;以汉语为母语双语者的双语句法表征和处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扬;不同熟练程度汉英双语者英语简单句加工的ERP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赛;汉英双语者在被动结构上的跨语言句法启动[D];浙江大学;2016年

3 韩海宾;言语产生中藏—汉双语者第二语言的激活时间进程[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常立佳;汉维双语者心理旋转能力的眼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5 刘敏;蒙汉双语者冲突控制和反应抑制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玉;中—英双语者的词汇—概念记忆表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陈亚楠;汉维双语者维吾尔语的语义记忆表征和通达模型实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8 肖丹;晚期维—汉双语者句法的表征[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炯玉;中—英双语者概念表征与联系的层级效应[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姚青;双语发展不平衡双语者的抽象词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0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70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7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