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自我在正念冥想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11-11 11:46
   对自我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的热门课题。佛教的核心思想是“无我”,正念冥想来源于佛教,正念冥想正是要帮助人们破除执着,认识自己的本性,从而摆脱心灵对行为的束缚,找回最初的那种圆通的生存状态。本研究综合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自我在正念冥想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而言,本研究使用正念冥想体验问卷筛选出正念冥想水平T分大于60分的被试为高正念冥想水平组,T分小于40分的被试为低正念冥想水平组,选取相应人数被试作为对照组,对高低水平组被试进行正念冥想训练,考察在正念冥想训练后被试的自我概念数量、自我关注、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参照效应、正念冥想水平的变化,探究自我在正念冥想中的作用。并根据以上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低正念冥想组、高正念冥想组和对照组前测正念冥想水平、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关注存在显著差异。高正念冥想组被试的前测正念冥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正念冥想组被试前测正念冥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正念冥想组前测核心自我评价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低正念冥想组前测核心自我评价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正念冥想组被试的前测自我关注显著低于对照组,低正念冥想组的前测自我关注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正念冥想组、高正念冥想组和对照组前测自我概念数量和自我参照的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正念冥想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上,低正念冥想水平组和高正念冥想水平组前后测均存在显著差异,后测显著高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这表明正念冥想训练确实能提高被试的正念冥想水平。(3)在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关注、自我概念、自我参照正确率上,低正念冥想组和高正念冥想组前后测均存在显著差异,低正念冥想组和高正念冥想组后测核心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前测,后测自我关注、自我概念、自我参照正确率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差异均不显著。这表明正念冥想训练确实能提高被试的核心自我评价、降低被试的自我关注、自我概念数量和自我参照效应。(4)低正念冥想组、高正念冥想组和对照组被试后测正念冥想水平、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关注、自我概念、自我参照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高正念冥想组和低正念冥想组后测正念冥想水平、核心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正念冥想组和高正念冥想组后测自我关注、自我概念数量、不满意自我、自我参照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在正念冥想水平上,低正念冥想组和高正念冥想组前后测的差值差异显著,低正念组正念冥想水平提升更多。在自我关注水平上,低正念冥想组和高正念冥想组前后测差值差异显著,低正念冥想组自我关注减少的更多,在核心自我评价、自我概念、自我参照正确率上,低正念冥想组前后测差值大于高正念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正念冥想
        2.1.1 正念冥想的定义和历史
        2.1.2 正念冥想的训练方法
        2.1.3 正念冥想的测量
        2.1.4 正念冥想的相关研究
    2.2 核心自我评价
        2.2.1 核心自我评价的定义
        2.2.2 核心自我评价的维度
        2.2.3 核心自我评价的测量
        2.2.4 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
    2.3 自我关注
        2.3.1 自我关注的定义
        2.3.2 自我关注的测量
        2.3.3 自我关注的相关研究
    2.4 自我概念
        2.4.1 自我概念的定义
        2.4.2 自我概念的测量
        2.4.3 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2.5 自我参照效应
        2.5.1 自我参照效应的定义
        2.5.2 自我参照效应研究范式
        2.5.3 自我参照效应的相关研究
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假设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工具和材料
    4.3 实验设计
    4.4 研究程序
    4.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低正念组、高正念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差异比较
        5.1.1 正念冥想水平的前测差异比较
        5.1.2 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关注、自我概念、自我参照的前测差异比较
    5.2 低正念组、高正念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比较
        5.2.1 正念冥想水平前测后测比较
        5.2.2 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关注、自我概念、自我参照前测后测比较
    5.3 低正念组、高正念组和对照组的后测差异比较
        5.3.1 正念冥想水平的后测差异比较
        5.3.2 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关注、自我概念、自我参照的后测差异比较
    5.4 低正念组、高正念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差值的差异比较
        5.4.1 正念冥想水平的前后测差值的差异比较
        5.4.2 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关注、自我概念、自我参照的前后测差值的差异比较
6 讨论
    6.1 关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
        6.1.1 正念冥想训练对自我的影响
        6.1.2 正念冥想训练对高正念组和低正念组的效果的比较
    6.2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6.2.1 本研究的创新与贡献
        6.2.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伟;王立娜;王英;;佛教与心理治疗的融合——佛教的禅修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J];医学与哲学(A);2015年11期

2 徐春根;;庄子思想与禅修智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吴琼;石林;夏志鹏;卢理达;杜欣聪;;不同时长和内容的正念训练对抑郁的干预效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4 杜建政;张翔;赵燕;;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验证及其量表修订[J];心理研究;2012年03期

5 陈思佚;崔红;周仁来;贾艳艳;;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6 胡琳丽;于新;刘雪卿;;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杨雪岭;张冉;周永安;;正念冥想训练对门诊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年02期

8 李英;席敏娜;申荷永;;正念禅修在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9 许思安;杨晓峰;;核心自我评价:教师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3期

10 谢义忠;时勘;宋照礼;牛雄鹰;;就业动机因素与核心自我评价对失业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士斌;职业维度的生涯历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连连;不同压力管理策略对焦虑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6年

2 仇禹;正念训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3 孟瑶;反刍与正念自我关注之间的关系:亲社会行为的调节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予西;正念训练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5 史春娇;慈心禅对慢性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张志芳;“心王”与“禅定”:佛教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论[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宪敏;“惟我”与“无我”[D];苏州大学;2010年

8 邓玉琴;心智觉知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琛;中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归因方式及社交焦虑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涂洪波;社会资本与个人职业地位的获得[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79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79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7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