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虚拟飞行场景中的空间定向及其认知可渗透性

发布时间:2020-11-18 03:37
   认知可渗透性是指个体的背景知识在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如果进行认知加工时,背景知识影响了认知加工,那么可以认为这种认知加工是具有认知可渗透性的。认知可渗透性,作为一个多在哲学领域被探讨研究的课题,较少出现在心理学的谈论范畴内。种种研究表明,运动知觉同样具有认知可渗透。当外界物体进行运动时,其运动特性被个体察觉及认识,作用于大脑,这就叫运动知觉。简单地说,运动知觉就是个体对客体不断发生的变化和变化速度的知觉,由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的协同作用来决定其结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飞行空间定向的结果与航空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对空间定向的研究一直是被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借助虚拟的飞行场景,通过改变刺激材料的意义性、朝向性、运动模式,以三个实验探讨了不同情境下个体的空间定向能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运动知觉的认知可渗透性。实验一以一个无意义的圆形图标作为刺激材料,通过操纵客体的运动方向及起飞降落,考察客体运动时,个体的空间定向水平。采用2(运动模式:起飞、降落)x2(运动方向:从右到左、从左到右)x3(运动位置:偏高、偏低、正中)被试内实验设计,以被试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作为因变量;实验二将实验一的刺激材料换成了有朝向性的吃豆人图标,其余同实验一;实验三将实验一的刺激材料换成了兼具朝向性与意义性的飞机矢量图片,其余同实验一。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结果相同,发现当刺激材料做降落运动时,被试判断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起飞运动的反应时,正确率则相反,显著低于起飞运动时。而在运动方向上,无论是从左到右的运动还是从右到左的运动,被试判断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均没有显著差异。运动方向和运动模式的交互作用对被试的判断也没有显著影响。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研究结果,发现当刺激材料做降落运动时,被试判断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起飞运动的反应时,正确率则相反,显著低于起飞运动时;当没有朝向性的刺激材料变为有朝向性的刺激材料时,个体对刺激材料运动位置判断的反应时显著更长,而判断正确率的差异不显著;运动模式和朝向性的交互作用对个体判断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均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研究结果,发现当刺激材料做降落运动时,被试判断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起飞运动的反应时,正确率则相反,显著低于起飞运动时。当无意义性的刺激材料变为有意义性的刺激材料时,个体判断的正确率显著降低,而判断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运动模式和意义性对判断反应时的交互作用显著,无论刺激材料是否具有意义性,被试对于降落时运动位置判断的反应时都显著长于起飞运动时的反应时,当刺激材料做降落运动时,相比有意义刺激材料来说,被试判断无意义刺激材料运动位置的反应时显著短一些;刺激材料做起飞运动时,无论刺激材料是否有意义,被试判断的反应时均没有显著差异。综合以上实验研究结果和讨论,本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进行倾斜运动时,刺激材料的运动模式对空间定向活动产生影响,比起刺激材料倾斜向上的运动,当刺激材料倾斜向下运动时,个体在判断其运动位置时所需的反应时显著长一些,判断的正确率显著低一些。(2)刺激材料的朝向性会影响被试对刺激材料运动位置的判断,当刺激材料有朝向性时,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刺激材料无朝向性时。(3)刺激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被试对刺激材料运动位置的判断,有意义性的刺激材料会显著降低被试判断刺激材料运动位置的正确率,且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刺激材料做降落运动时,被试判断有意义性刺激材料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刺激材料做起飞运动时的。(4)运动客体的意义、运动客体的朝向、客体的不同运动模式对空间定向任务的反应时或正确率均有影响,说明运动知觉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可渗透性。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研究综述
    1.1 飞行空间定向
        1.1.1 飞行空间定向
        1.1.2 空间定向的感觉系统
        1.1.3 空间定向的认知特征
    1.2 飞行空间定向障碍
        1.2.1 空间定向障碍的定义
        1.2.2 空间定向障碍的分类
        1.2.3 空间定向障碍的危害
    1.3 认知渗透性
    1.4 运动知觉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渗透性
        1.4.1 运动知觉
        1.4.2 运动知觉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可渗透性
第2章 问题提出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第3章 实验研究
    3.1 实验一 个体对无意义客体在飞行场景中的空间定向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设计
        3.1.3 实验方法
        3.1.4 实验结果
        3.1.5 结果分析
    3.2 实验二 个体对朝向性客体在飞行场景中的空间定向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设计
        3.2.3 实验方法
        3.2.4 实验结果
        3.2.5 结果分析
    3.3 实验三 个体对有意义客体在飞行场景中的空间定向
        3.3.1 实验目的
        3.3.2 实验设计
        3.3.3 实验方法
        3.3.4 实验结果
        3.3.5 结果分析
    3.4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
        3.4.1 正确率
        3.4.2 反应时
        3.4.3 结果分析
    3.5 实验二和实验三的比较
        3.5.1 正确率
        3.5.2 反应时
        3.5.3 结果分析
第4章 综合讨论
    4.1 综合讨论
        4.1.1 运动模式对空间定向的影响
        4.1.2 朝向性对空间定向的影响
        4.1.3 意义性对空间定向的影响
        4.1.4 朝向性与指向性对空间定向的影响
        4.1.5 运动知觉的认知可渗透性
    4.2 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晏碧华;游旭群;;相对到达时间任务中飞行员对客体特征与运动特征的分离[J];心理学报;2015年02期

2 董蕊;;表征动量的朝向效应[J];心理学报;2015年02期

3 王向博;代小东;丁锦红;;质量表征和眼动过度追踪对表征动量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2年07期

4 晏碧华;游旭群;杨仕云;;飞行员优势空间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年02期

5 晏碧华;游旭群;杨仕云;;飞行员在空间定向动态任务中的加工优势[J];人类工效学;2011年04期

6 于立身;;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和防止其飞行事故的医学对策[J];空军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7 杨仕云;晏碧华;游旭群;;民航飞行员、飞行学员动态空间能力加工水平检测[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8 黄端;张侃;;碰撞时间估计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9 宗玉国,吴岩印,陈孔彬,陈赛铮,徐利平,游旭群,于立身,金灿道;飞行定向的空间认知特征研究[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10 黄希庭,梁建春;内隐时间表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蕊;表征动量的典型运动效应及其原因[D];清华大学;2014年

2 刘浩强;目标运动归因对表征动量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3 常明;进场过程中时空线索对黑洞错觉的影响机制:面向舰载机飞行员的选拔与训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晓敏;虚拟飞行场景中关联客体对目标表征动量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8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88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8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