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公众安全感的结构指标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0-12-20 15:48
  近年来,我国有关安全的各种事例频频发生,获取“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十八大三中全会后,我国政府部门针对我国当下的实际情况单独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专门治理我国混乱的安全局面。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有学者已对公众安全感进行过研究,但已有的研究大多从社会治安角度切入,狭隘了其范围。本研究本着全面、综合的态度,对公众安全感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编制符合中国国情的公众安全感问卷,了解民众的当下安全感状况,为提升民众安全感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首先,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研究,确定公众安全感的定义及其内涵。接着,根据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初步编制了由88个题项构成的《公众安全感》问卷。然后,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河南、福建、云南四个省市作为代表,共发放530份问卷,有效回收498份,通过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获得一份含有22个题项且信效度较好的公众安全感问卷,其包含6个维度,分别为“食品安全感、劳动安全感、地位安全感、未来预期、社会治安和信息安全感”。此外,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公众安全感的各个层次确定了权重,发现食品安全与社会治安两个维度所占权重较大,同时通过评价标准的确...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公众安全感的结构指标体系构建


犯罪恐惧感及其后果的一般模型

模型图,恐惧感,社会心理学,模型


Van der Wurff、Van Staalduinen 和 Stringer (1986)提出的,界定了四理学指标:第一、个体受侵害可能(感知成为犯罪活动目标的可能性);第恶意图(将犯罪意图归因于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程度);第三、防范能力(保护感和犯罪威胁防范意识);第四、犯罪空间(感知给定的空间将发生个害可能性)。

威胁模型,恐惧感


图 1.2 犯罪恐惧感的社会心理学模型④ 受害威胁模型Rader(2004)将犯罪恐惧感作为受害威胁的三个维度之一,即犯罪恐惧感、感知风险和个体为降低犯罪发生可能而限制的行为作为广义的受害威胁。他认为应当将犯罪恐惧感作为感知风险、个体为降低犯罪发生可能而限制的行为的原因和结果来研究犯罪恐惧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整合视角下安全感概念的探究[J]. 姚本先,汪海彬.  江淮论坛. 2011(05)
[2]公众安全感测评体系及实证研究[J]. 仓平,严文斌.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1(03)
[3]公众安全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以社会治安秩序为视角[J]. 王娟.  政法学刊. 2009(05)
[4]我国政府应如何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基于2005年—2007年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J]. 张丹,张磊.  才智. 2009(25)
[5]四川灾区震后一个月PTSR、社会支持、安全感状况及相互关系[J]. 雷丹,赵玉芳,汤永隆,邓丽俐,刘玲爽,李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8)
[6]芜湖市城市居民心理安全感的调查[J]. 汪海彬,方双虎,姚本先.  卫生软科学. 2009(04)
[7]1987~2008年我国安全感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姚本先,汪海彬,王道阳.  心理学探新. 2009(04)
[8]大学生安全感、人际信任及其关系研究[J]. 孙群,姚本先.  卫生软科学. 2009(03)
[9]城市居民的社区安全感及其多元影响因子——基于南京市玄武区的调查数据[J]. 何雨.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10]公众安全感评价机制探究[J]. 洪伟.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06)

硕士论文
[1]初中生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研究[D]. 杨元花.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28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28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c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