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准入职教师的情绪调节态度、策略与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07:56
  情绪调节能够有效调节个体的消极、积极情绪,对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中小学教师,他们从事高情绪性工作,需要更多的情绪参与,灵活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适应性意义。本研究以准入职教师为被试,调查其情绪调节态度、策略,进一步探究预期情绪和认知控制这两种情绪调节能力。通过对准入职教师情绪调节态度、策略与能力的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情绪调节的特点,以便更好地促进准入职教师在未来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共包括三个研究,使用纸笔测验、问卷法和实验研究的方法,联合考察准入职教师的情绪调节态度、策略和情绪调节能力。研究一采用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ER-IAT),调查准入职教师情绪调节的内隐态度及程度差异。研究二采用纸笔测验和问卷法,调查准入职教师的外显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效能感以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三采用2个实验来分别探究准入职教师的情感预期和认知控制能力。实验1采用情感提示任务(Affective-cueing Task),考察准入职教师不同预期条件下对情绪目标图片的反应时差异,探讨其预期调节的特点。实验2采用线索情绪冲突任务(Cu...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准入职教师的情绪调节态度、策略与能力研究


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的流程图

情绪,线索,图片,按键


5 研究三次开始。为了让被试形成线索色块与情绪图片之间的联结,在练习部分,先让被独蓝色方块与情绪图片的一致性判断,再进行红色圆形与情绪图片的一致性判断行线索色块与情绪图片的混合判断。正式实验部分线索色块与情绪图片均为混合式实验共 120 个试次,分两个 Block 进行,正式实验前,先完成 24 个试次的练习习试次的准确率达到 80%,才能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部分每个 Block 中 4 种 15 个试次,实验顺序随机。

负性,反应时,线索,图片


表 3-2 不同情感预期提示下对负性和中性目标图片反应时的描述统计(ms)情感预期提示 目标情绪图片 M SD负性预期线索负性图片 574.06 152.61中性图片 592.90 149.27中性预期线索负性图片 564.28 156.98中性图片 508.42 119.77实验数据的反应时进行 2(情感预期线索:负性预期、中性预期)×2(目标情性、中性)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情绪预期线索的主效应显著,F(1,p < 0.001,ηp2= 0.32,负性预期下对目标图片的反应时(M = 583.48ms)显著期下的反应时(M = 536.35ms)。目标情绪图片的主效应显著,F(1, 73) = 5.30,ηp2= 0.07,对负性目标图片进行按键的反应时(M = 569.17ms)显著长于对中性 = 550.66ms)的反应时。情绪预期与目标情绪图片的交互作用显著,F(1, 73) = 4101,ηp2= 0.36,交互作用图如图 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隐积极消极情感量表测评大学生样本的效度和信度[J]. 汪海彬,侯紫昳,朱蕾晔,程思,姚本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10)
[2]预期如何影响人们对不愉快事件的体验?[J]. 唐文杰,侯玉波.  心理科学. 2017(06)
[3]教师情感劳动:概念、机制与扮演策略[J]. 高晓文,盛慧.  教师发展研究. 2017(03)
[4]大学生情绪调节态度研究[J]. 余成,姚雨佳,叶丹雯.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5]恐惧和愤怒对认知控制的影响[J]. 刘丽婷.  心理学探新. 2016(01)
[6]内隐情绪调节: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J]. 任俊,朱琼嫦.  心理科学进展. 2015(12)
[7]心理预期与认知方式对负面情绪的交互调节[J]. 杨洁敏,张蜀,袁加锦,刘光远.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8)
[8]情绪调节目标的分类与优化[J]. 孙俊才,卢家楣,吉峰.  心理科学. 2014(01)
[9]主动性和反应性认知控制的权衡机制及影响因素[J]. 徐雷,唐丹丹,陈安涛.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7)
[10]基于Flanker、Stroop和Simon多重冲突驱动的认知控制机制[J]. 胡凤培,王倩,徐莲,葛列众.  心理科学. 2012(02)

博士论文
[1]大学生情绪调节倾向的调节效应及影响因素[D]. 陈念劬.上海师范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情绪反应性对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困难的调节效应[D]. 张晓青.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 冯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29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29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3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