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维模型和双因子模型的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5:04
双因子模型(bifactor model)具有悠久的历史、优秀的理论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单维模型(unidimensional model)、斜交因子模型和高阶因子模型都可以看成是双因子模型的特例。但在实际的数据分析中,单维模型在使用中更为简单方便。目前,研究者主要通过PUC(percentage of uncontaminated correlations)和ECV(explained common variance)两个指标的取值范围对双因子模型和单维模型进行选择。当PUC取值较高时,可以使用单维模型进行拟合双因子模型的数据。若PUC取值较低,则需要保证ECV取值较高,才可使用单维模型拟合双因子模型的数据。通过对PUC指标的公式推理,本论文发现PUC的取值受到双因子模型的结构、项目总数影响,但已有研究在设计双因子模型时未考虑这两个影响因素。其次,以往研究中使用预测校标来估计拟合偏差,并提出结构系数绝对偏差受到预测校标相关性的大小影响,而结构系数相对偏差则不受影响。但研究者并未提供证明过程,也未探究不同的预测校标是否会影响模型选择的准确性。再者,已有研究使用因子负荷平衡的双因子模型数据...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四种潜变量建模模型??其中,双因子模型概念历史久远,最早起源于斯皮尔曼在1927年提出的智??
维模型拟合双因子模型的数据。基于以上这些研究、顾红磊和温忠麟(2017)提??出了采用ECV和PUC两个指标来作为模型结构选择的依据,并绘制出了模型选??择流程图(见图1.2)。但他们的流程图仅提出需要参考PUC和ECV的大小,??但PUC和ECV应该多大,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建议。??建立双因子屬^??PUC足够高吗???I???I?I???I?桌? ̄1?丨击?I??—^^单维模型^|丨ECV足4大吗y?|??'?I??????_.?_?I?,??是?1?I?击?"??单维模型?I ̄ ̄?双因子模型??图1.2多维测验建模流程图(摘自顾红磊和温忠麟(2017))??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共有S个指标能够间接反映单维模型拟合双因子模型??数据的估计偏差:PUC、其中,PUC和ECV更适合作为单维模型??和双因子模型的判断指标:当PUC和ECV都高的时候(ECV>0.7词时PUO0.7),??单维模型拟合双因子模型数据的估计偏差可以忽略;PUC会影响ECV与模型估??计偏差之间的关系,只要PUC足够大(PUO0.7),即使ECV不够高,单维模??型也可以拟合双因子模型的数据;若PUC较小,则只有ECV足够大(ECV>0.7),??才能使用单维模型拟合双因子模型的数据。因此
Likelihood),并指定单维模型的因子对校标变量的回归路径,校标模型的路径??系数固定为0.6、0.65和0.7,每种实验条件重复500次。拟合时采用的模型结??构示例见图2.1,拟合所需代码参考Green和Yang?(2017)的研究,具体代码见??附录。??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预测视角下双因子模型与高阶模型的模拟比较[J]. 徐霜雪,俞宗火,李月梅. 心理学报. 2017(08)
[2]多维测验分数的报告与解释:基于双因子模型的视角[J]. 顾红磊,温忠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4)
[3]双因子模型:多维构念测量的新视角[J]. 顾红磊,温忠麟,方杰. 心理科学. 2014(04)
[4]测验同质性系数及其区间估计[J]. 叶宝娟,温忠麟. 心理学报. 2012(12)
本文编号:293993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四种潜变量建模模型??其中,双因子模型概念历史久远,最早起源于斯皮尔曼在1927年提出的智??
维模型拟合双因子模型的数据。基于以上这些研究、顾红磊和温忠麟(2017)提??出了采用ECV和PUC两个指标来作为模型结构选择的依据,并绘制出了模型选??择流程图(见图1.2)。但他们的流程图仅提出需要参考PUC和ECV的大小,??但PUC和ECV应该多大,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建议。??建立双因子屬^??PUC足够高吗???I???I?I???I?桌? ̄1?丨击?I??—^^单维模型^|丨ECV足4大吗y?|??'?I??????_.?_?I?,??是?1?I?击?"??单维模型?I ̄ ̄?双因子模型??图1.2多维测验建模流程图(摘自顾红磊和温忠麟(2017))??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共有S个指标能够间接反映单维模型拟合双因子模型??数据的估计偏差:PUC、其中,PUC和ECV更适合作为单维模型??和双因子模型的判断指标:当PUC和ECV都高的时候(ECV>0.7词时PUO0.7),??单维模型拟合双因子模型数据的估计偏差可以忽略;PUC会影响ECV与模型估??计偏差之间的关系,只要PUC足够大(PUO0.7),即使ECV不够高,单维模??型也可以拟合双因子模型的数据;若PUC较小,则只有ECV足够大(ECV>0.7),??才能使用单维模型拟合双因子模型的数据。因此
Likelihood),并指定单维模型的因子对校标变量的回归路径,校标模型的路径??系数固定为0.6、0.65和0.7,每种实验条件重复500次。拟合时采用的模型结??构示例见图2.1,拟合所需代码参考Green和Yang?(2017)的研究,具体代码见??附录。??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预测视角下双因子模型与高阶模型的模拟比较[J]. 徐霜雪,俞宗火,李月梅. 心理学报. 2017(08)
[2]多维测验分数的报告与解释:基于双因子模型的视角[J]. 顾红磊,温忠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4)
[3]双因子模型:多维构念测量的新视角[J]. 顾红磊,温忠麟,方杰. 心理科学. 2014(04)
[4]测验同质性系数及其区间估计[J]. 叶宝娟,温忠麟. 心理学报. 2012(12)
本文编号:2939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3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