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面孔的返回抑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20:40
基于线索-靶子范式探讨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探讨SOA为250ms、300ms、500ms、750ms、960ms条件下,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二探讨SOA为250ms、500ms、900ms、1200ms、1500ms条件下,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结果发现:在实验一中,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的返回抑制量均随着SOA的延长而增加,且自我面孔的返回抑制量小于他人面孔的返回抑制量,说明自我面孔能够有效争夺注意资源,把持注意;实验二中,在SOA为900ms之前,与实验一结果相符合,在SOA为1200ms时,自我面孔的返回抑制量大于他人面孔的返回抑制量,说明自我面孔在SOA前期已得到充分加工,被试不需要重复搜索自我面孔的线索化位置。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自我面孔识别研究
1.1.1 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发生与发展
1.1.1.1 动物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研究
1.1.1.2 人类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发生与发展
1.1.2 自我面孔加工研究
1.1.2.1 自我面孔加工的行为研究
1.1.2.2 自我面孔加工的脑机制研究
1.1.3 自我面孔加工优势理论
1.1.3.1 熟悉说
1.1.3.2 内隐积极联想说
1.2 返回抑制
1.2.1 返回抑制的定义及进化意义
1.2.2 返回抑制的理论研究
1.2.2.1 注意动量说
1.2.2.2 注意抑制说
1.2.2.3 反应抑制说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实验一
2.1.1 实验目的与假设
2.1.2 研究方法
2.1.2.1 被试
2.1.2.2 实验材料
2.1.2.3 实验设计
2.1.2.4 实验程序
2.1.3 实验一结果
2.1.4 实验一讨论
2.2 实验二
2.2.1 实验目的与假设
2.2.2 研究方法
2.2.2.1 被试
2.2.2.2 实验材料
2.2.2.3 实验设计
2.2.2.4 实验程序
2.2.3 实验二结果
2.2.4 实验二讨论
第三章 总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孔性别辨认中返回抑制效应的性别差异[J]. 徐丹妮,张佳悦,李先春. 心理学报. 2013(02)
[2]自我面孔识别的特征、影响因素及ERP研究述评[J]. 马建苓,陈旭,王婧.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2)
[3]自我参照框架决定了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出现[J]. 王凌云,张明,隋洁. 心理学报. 2011(05)
[4]阈上和阈下不同情绪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 邓晓红,张德玄,黄诗雪,袁雯,周晓林. 心理学报. 2010(03)
[5]面孔方位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 王丽丽,罗跃嘉,郭亚桥,张庆林. 心理科学. 2010(01)
[6]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J]. 戴琴,冯正直. 心理学报. 2009(12)
[7]自闭症幼儿的视觉性自我认知实验研究[J]. 周念丽,方俊明. 心理科学. 2004(06)
硕士论文
[1]自我识别加工优势的注意机制研究[D]. 吴昱.上海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95890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自我面孔识别研究
1.1.1 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发生与发展
1.1.1.1 动物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研究
1.1.1.2 人类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发生与发展
1.1.2 自我面孔加工研究
1.1.2.1 自我面孔加工的行为研究
1.1.2.2 自我面孔加工的脑机制研究
1.1.3 自我面孔加工优势理论
1.1.3.1 熟悉说
1.1.3.2 内隐积极联想说
1.2 返回抑制
1.2.1 返回抑制的定义及进化意义
1.2.2 返回抑制的理论研究
1.2.2.1 注意动量说
1.2.2.2 注意抑制说
1.2.2.3 反应抑制说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实验一
2.1.1 实验目的与假设
2.1.2 研究方法
2.1.2.1 被试
2.1.2.2 实验材料
2.1.2.3 实验设计
2.1.2.4 实验程序
2.1.3 实验一结果
2.1.4 实验一讨论
2.2 实验二
2.2.1 实验目的与假设
2.2.2 研究方法
2.2.2.1 被试
2.2.2.2 实验材料
2.2.2.3 实验设计
2.2.2.4 实验程序
2.2.3 实验二结果
2.2.4 实验二讨论
第三章 总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孔性别辨认中返回抑制效应的性别差异[J]. 徐丹妮,张佳悦,李先春. 心理学报. 2013(02)
[2]自我面孔识别的特征、影响因素及ERP研究述评[J]. 马建苓,陈旭,王婧.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2)
[3]自我参照框架决定了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出现[J]. 王凌云,张明,隋洁. 心理学报. 2011(05)
[4]阈上和阈下不同情绪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 邓晓红,张德玄,黄诗雪,袁雯,周晓林. 心理学报. 2010(03)
[5]面孔方位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 王丽丽,罗跃嘉,郭亚桥,张庆林. 心理科学. 2010(01)
[6]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J]. 戴琴,冯正直. 心理学报. 2009(12)
[7]自闭症幼儿的视觉性自我认知实验研究[J]. 周念丽,方俊明. 心理科学. 2004(06)
硕士论文
[1]自我识别加工优势的注意机制研究[D]. 吴昱.上海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95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9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