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构念的启动效应及其对自我增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28 08:52
关于自我增强和自我构念的研究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自我增强指的是个体为获得积极的自我反馈而倾向于对自己评价更良好的一种动机。自我构念指的是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身与他人联系或者区分,其主要分为独立自我构念和互依自我构念两个维度。国外学者指出自我增强的中心和强度不同是西方个人主义和东方集体主义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个体人格层面即为独立型自我构念和互依型自我构念。已有研究表明同一个体可以同时存在这两种自我构念,并随情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与当前情境一致的特点,这是研究一验证自我构念启动效应的基础。关于中国人是否存在自我增强动机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随着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相互融合,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增强会表现出什么特点呢?这是研究二的核心内容。研究三在研究一和研究二的基础之上,通过启动个体独立自我构念和互依自我构念,对大学生自我增强水平进行了考察。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不同实验启动条件下,大学生自我构念特点发生了变化,个人主义文化启动对大学生自我构念影响更大。首先,被试在独立自我构念维度上差异显著。个人主义文化启动组在独立量表上的分数显...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自我增强的研究现状
1.2.1 自我增强的内涵
1.2.2 自我增强的测量方法
1.2.3 自我增强的影响因素
1.3 自我构念的研究现状
1.3.1 自我构念的内涵
1.3.2 自我构念的维度
1.3.3 自我构念的测量方法
1.3.4 自我构念的启动方法
1.3.5 自我构念启动的国内外研究
1.4 自我构念与自我增强的相关研究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
2.1 以往研究不足
2.2 研究构想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设计
2.2.3 研究假设
2.3 研究意义
3 研究一 自我构念的启动实验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被试
3.3.2 研究设计
3.3.3 研究材料
3.3.4 研究过程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文化启动条件下大学生独立型自我构念的差异比较
3.4.2 不同自我构念启动条件下大学生互依型自我构念的差异比较
3.5 讨论
3.6 小结
4 研究二 大学生自我增强的特点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
4.3.2 研究工具
4.3.3 研究程序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4.1 大学生自我增强的特点
4.4.2 不同性别、学历、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自我增强上的差异比较
4.5 讨论
4.5.1 大学生自我增强的特点
4.5.2 优于平均效应的性别、学历、生源地的差异
4.6 小结
5 研究三 自我构念的启动对自我增强的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试
5.3.2 研究设计
5.3.3 研究材料
5.3.4 研究过程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5.6 小结
6 综合讨论
6.1 关于自我构念的启动效应
6.2 关于当代大学生自我增强的特点
6.3 关于自我构念的启动对自我增强的影响
7 研究结论
8 研究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不足
8.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提升研究概述[J]. 孙亚菲,刘翻. 丽水学院学报. 2013(01)
[2]中国大学生的自我建构、利己归因偏好与自我增强[J]. 马伟军,冯睿. 心理科学. 2012(06)
[3]文化“动态建构”的理论和证据[J]. 侯玉波,张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4]人际/非人际情境下青少年外显与内隐的自我提升[J]. 刘肖岑,桑标,窦东徽. 心理学报. 2011(11)
[5]中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人际适应的关系[J]. 陈丽,邹泓,刘艳.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1(03)
[6]自我服务偏向研究现状与展望[J]. 郭婧,吕厚超,黄希庭,陈小静.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7)
[7]自我构念对想象广告策略的影响与分析[J]. 姚卿,陈荣,赵平. 心理学报. 2011(06)
[8]自我构念对犯错品牌说服效果的影响[J]. 姚琦,黄静. 统计与决策. 2011(05)
[9]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 刘肖岑,桑标,张文新. 心理科学. 2010(02)
[10]大学生的自我构念与动机定向关系研究[J]. 曹华英,张林. 心理学探新. 2010(01)
博士论文
[1]青少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 黄任之.中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文化启动对大学生思维方式影响的实验研究[D]. 肖冰滢.曲阜师范大学 2012
[2]高职生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 付建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3]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构念特点的研究[D]. 武萍.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4]自我结构的启动对自我扩张动机水平的影响实验研究[D]. 郭积椿.西南大学 2011
[5]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构念特点研究[D]. 唐桂梅.西南大学 2010
[6]南京学生的自我增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陈碧云.南京师范大学 2008
[7]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人际交往的关系[D]. 刘肖岑.山东师范大学 2006
[8]自尊对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D]. 贾艳杰.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04706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自我增强的研究现状
1.2.1 自我增强的内涵
1.2.2 自我增强的测量方法
1.2.3 自我增强的影响因素
1.3 自我构念的研究现状
1.3.1 自我构念的内涵
1.3.2 自我构念的维度
1.3.3 自我构念的测量方法
1.3.4 自我构念的启动方法
1.3.5 自我构念启动的国内外研究
1.4 自我构念与自我增强的相关研究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
2.1 以往研究不足
2.2 研究构想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设计
2.2.3 研究假设
2.3 研究意义
3 研究一 自我构念的启动实验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被试
3.3.2 研究设计
3.3.3 研究材料
3.3.4 研究过程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文化启动条件下大学生独立型自我构念的差异比较
3.4.2 不同自我构念启动条件下大学生互依型自我构念的差异比较
3.5 讨论
3.6 小结
4 研究二 大学生自我增强的特点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
4.3.2 研究工具
4.3.3 研究程序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4.1 大学生自我增强的特点
4.4.2 不同性别、学历、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自我增强上的差异比较
4.5 讨论
4.5.1 大学生自我增强的特点
4.5.2 优于平均效应的性别、学历、生源地的差异
4.6 小结
5 研究三 自我构念的启动对自我增强的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试
5.3.2 研究设计
5.3.3 研究材料
5.3.4 研究过程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5.6 小结
6 综合讨论
6.1 关于自我构念的启动效应
6.2 关于当代大学生自我增强的特点
6.3 关于自我构念的启动对自我增强的影响
7 研究结论
8 研究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不足
8.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提升研究概述[J]. 孙亚菲,刘翻. 丽水学院学报. 2013(01)
[2]中国大学生的自我建构、利己归因偏好与自我增强[J]. 马伟军,冯睿. 心理科学. 2012(06)
[3]文化“动态建构”的理论和证据[J]. 侯玉波,张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4]人际/非人际情境下青少年外显与内隐的自我提升[J]. 刘肖岑,桑标,窦东徽. 心理学报. 2011(11)
[5]中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人际适应的关系[J]. 陈丽,邹泓,刘艳.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1(03)
[6]自我服务偏向研究现状与展望[J]. 郭婧,吕厚超,黄希庭,陈小静.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7)
[7]自我构念对想象广告策略的影响与分析[J]. 姚卿,陈荣,赵平. 心理学报. 2011(06)
[8]自我构念对犯错品牌说服效果的影响[J]. 姚琦,黄静. 统计与决策. 2011(05)
[9]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 刘肖岑,桑标,张文新. 心理科学. 2010(02)
[10]大学生的自我构念与动机定向关系研究[J]. 曹华英,张林. 心理学探新. 2010(01)
博士论文
[1]青少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 黄任之.中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文化启动对大学生思维方式影响的实验研究[D]. 肖冰滢.曲阜师范大学 2012
[2]高职生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 付建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3]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构念特点的研究[D]. 武萍.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4]自我结构的启动对自我扩张动机水平的影响实验研究[D]. 郭积椿.西南大学 2011
[5]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构念特点研究[D]. 唐桂梅.西南大学 2010
[6]南京学生的自我增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陈碧云.南京师范大学 2008
[7]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人际交往的关系[D]. 刘肖岑.山东师范大学 2006
[8]自尊对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D]. 贾艳杰.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04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0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