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际疏离感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1-02-02 07:17
  目的探讨人际疏离感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济南地区某三所高校的200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际疏离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人际疏离感及心理健康在人口学部分变量中存在显著差异;人际疏离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R2=0.60,F=82.41,P<0.001);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R2=0.05,F=3.13,P<0.05);人际疏离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具有调节作用(R2=0.482,F=53.407,P<0.001)。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会受到人际疏离感的干扰调节作用。 

【文章来源】: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7(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综述
    1. 疏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
三、问卷结果与调查分析
    1. 社会支持、人际疏离感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比较。
    2. 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3. 人际疏离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元回归分析。
    4.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分析。
四、讨论
    1. 性别的差异性比较。
    2. 独生与非独生的差异性比较。
    3. 年级差异性比较。
五、教育建议
    1.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特性,采取相应措施缓解疏离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压力知觉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叶宝娟,朱黎君,方小婷,刘明矾,王凯凯,杨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4)
[2]海南省医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自尊的关系[J]. 李赛兰,庭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8)
[3]开放教育形势下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J]. 王桂萍,王延培,贾德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3)
[4]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三者机制[J]. 肖柳婷,梁瑞琼,钟泳如.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5)
[5]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 叶宝娟,郑清,曹灿兮,张云龙,刘栋,赵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5)
[6]论学校、家庭、同辈群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中的互构[J]. 陈素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24)
[7]大学生学校疏离感的调查研究[J]. 董娟,李春莉.  价值工程. 2014(14)
[8]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心理学报. 2005(02)
[9]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  心理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3014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14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b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