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性手势对情绪调节的影响:ERPs证据
发布时间:2021-02-06 08:13
面对负性情绪事件,有意识地改变个体情绪反应的能力对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都很重要。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的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理解和调节情绪。以往研究表明,表达抑制(expression suppression)情绪调节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但前人研究中对表达抑制的操纵均是使用口头或文字命令的方式。基于具身情绪理论的观点,身体活动影响情绪,情绪藏于身体之中。手势作为身体活动的重要部分,是人类表达情绪的一个典型特征。有相关研究表明模拟身体活动和趋近身体经验可以有效地调节负性情绪,但目前该领域缺乏身体活动如手势对情绪调节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从具身认知视角探讨抑制性手势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其脑机制,从而验证抑制性手势作为具身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选取负性情绪面孔(恐惧、愤怒、悲伤)和中性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被试内设计。根据前人使用的表达抑制范式,本实验共分为三个Blocks:Block1自由观看阶段,让被试自由观看随机呈现的中性和负性面孔图片;Block...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情绪调节
1.1.1 情绪调节的概念
1.1.2 情绪调节策略
1.1.3 情绪调节效果的认知神经学证据
1.2 具身情绪调节
1.2.1 具身情绪调节的理论依据
1.2.2 身体活动与情绪调节
1.2.3 手势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的与假设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2.3.3 本研究创新点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实验设计
3.3 实验材料
3.4 实验程序
3.5 数据采集与分析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P1 成分
4.2 EPN成分
4.3 LPP成分
5 讨论
5.1 抑制性情绪调节策略的神经机制
5.2 抑制性手势的具身情绪调节效应
6 结论与应用价值
6.1 结论
6.2 应用价值
6.2.1 利用身体管理情绪
6.2.2 利用身体表达共情,传递情感
6.2.3 利用身体培养积极情绪,提升幸福感
6.2.4 探索情绪调节中的文化差异
6.2.5 模拟身体活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赢分与输分运动员面孔表情和身体姿势情绪的加工机制[J]. 王丽丽,冯文锋,贾丽娜,朱湘茹,罗文波,杨苏勇,罗跃嘉. 心理学报. 2018(08)
[2]具身的情绪调节:面部表情对内隐情绪的影响[J]. 鲍婧,傅纳.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02)
[3]具身模拟的认知神经机制[J]. 黎晓丹,丁道群.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5)
[4]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J]. 叶浩生. 基础教育参考. 2015(13)
[5]面部表情加工的ERP成分[J]. 侠牧,李雪榴,叶春,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14(10)
[6]共情的神经网络[J]. 岳童,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7]“具身”涵义的理论辨析[J]. 叶浩生. 心理学报. 2014(07)
[8]共情中的具身模拟现象与神经机制[J]. 孙亚斌,王锦琰,罗非.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1)
[9]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J]. 叶浩生. 心理学报. 2013(04)
本文编号:3020447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情绪调节
1.1.1 情绪调节的概念
1.1.2 情绪调节策略
1.1.3 情绪调节效果的认知神经学证据
1.2 具身情绪调节
1.2.1 具身情绪调节的理论依据
1.2.2 身体活动与情绪调节
1.2.3 手势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的与假设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2.3.3 本研究创新点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实验设计
3.3 实验材料
3.4 实验程序
3.5 数据采集与分析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P1 成分
4.2 EPN成分
4.3 LPP成分
5 讨论
5.1 抑制性情绪调节策略的神经机制
5.2 抑制性手势的具身情绪调节效应
6 结论与应用价值
6.1 结论
6.2 应用价值
6.2.1 利用身体管理情绪
6.2.2 利用身体表达共情,传递情感
6.2.3 利用身体培养积极情绪,提升幸福感
6.2.4 探索情绪调节中的文化差异
6.2.5 模拟身体活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赢分与输分运动员面孔表情和身体姿势情绪的加工机制[J]. 王丽丽,冯文锋,贾丽娜,朱湘茹,罗文波,杨苏勇,罗跃嘉. 心理学报. 2018(08)
[2]具身的情绪调节:面部表情对内隐情绪的影响[J]. 鲍婧,傅纳.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02)
[3]具身模拟的认知神经机制[J]. 黎晓丹,丁道群.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5)
[4]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J]. 叶浩生. 基础教育参考. 2015(13)
[5]面部表情加工的ERP成分[J]. 侠牧,李雪榴,叶春,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14(10)
[6]共情的神经网络[J]. 岳童,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7]“具身”涵义的理论辨析[J]. 叶浩生. 心理学报. 2014(07)
[8]共情中的具身模拟现象与神经机制[J]. 孙亚斌,王锦琰,罗非.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1)
[9]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J]. 叶浩生. 心理学报. 2013(04)
本文编号:3020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2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