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标记词促进中文阅读 ——来自眼动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1-02-18 20:00
在语言理解领域,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包含着多个线索,读者或听众会使用这些线索来识别句子的重点信息,也就是标记最重要或最突出的语言材料(即焦点信息),与背景信息(即非焦点信息)形成对比。在交流过程中,人们通常会通过使用语音、焦点敏感算子或焦点标记词、问答句和句法结构等语言手段来传递焦点信息。本研究试图探讨焦点标记词“有”和“才”在中文阅读中的作用以及读者对数量大小的加工。国外许多研究者先后使用不同方法对焦点信息与非焦点信息的加工差异问题进行探讨,但在这一基本问题的研究结果仍存在分歧。本研究使用眼动技术,以32名天津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焦点有无:非焦点、焦点)×2(数量大小:小、大)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中,选用汉语焦点标记词“有”和“才”对焦点进行操纵,旨在比较焦点信息和非焦点信息的加工差异,同时,通过小数量与“才”连用、大数量与“有”连用的匹配,考察读者在语境中对汉字数量的加工过程。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焦点效应显著。读者对焦点信息的加工显著长于非焦点信息,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加工。(2)即时的加工过程。读者对中文阅读中焦点信息相当敏感。焦点的加工需要花费更...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焦点
1.1 焦点的界定
1.2 焦点的分类
1.3 焦点信息加工的优势
1.4 焦点的表现手段
2 焦点标记词
2.1 焦点标记词的界定
2.2 焦点标记词“有”
2.3 焦点标记词“才”
3 数字加工
3.1 数字加工的心理效应
3.2 汉字数字加工
4 影响焦点信息加工的因素
4.1 语音层面
4.2 词汇层面
4.3 句法层面
5 以往研究中的分歧与不足
5.1 拼音文字中的焦点效应
5.2 中文阅读中的焦点效应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思路及假设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程序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关键区的结果分析
3.2 关键后区的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焦点词上的焦点效应
4.2 对不同数量大小的加工
4.3 教育启示
5 研究展望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焦点副词结构加工的眼动研究——兼与英语比较[J]. 汪玉霞,陈莉.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01)
[2]对比焦点的认知加工及其与重读的关系[J]. 李卫君,张晶晶,杨玉芳. 心理学报. 2017(09)
[3]现代汉语副词“才”和“就”同现句式的主观小量分析[J]. 陈淑梅. 中国语言学报. 2016(00)
[4]汉语焦点标记词的分类与句法特征[J]. 刘林. 语言研究集刊. 2016(01)
[5]儿童数量表征与数概念的发展特点及机制[J].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1)
[6]焦点-背景技术在PPT课件标题制作中的应用[J]. 郑燕,曾国芬,余晓雯,刘宏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4(12)
[7]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J]. 闫国利,熊建萍,臧传丽,余莉莉,崔磊,白学军.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4)
[8]视知觉线索对幼儿小数离散量表征的影响[J]. 赖颖慧,陈英和,陈聪.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4)
[9]“有+数量结构”中“有”的自然焦点凸显功能[J]. 温锁林. 中国语文. 2012(01)
[10]汉语焦点重音和功能语气及其特征[J]. 林茂灿. 汉字文化. 2011(06)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焦点结构研究[D]. 张全生.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不同类型焦点信息加工及其对声调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D]. 郑子龙.辽宁师范大学 2019
[2]中文数词数量和顺序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D]. 陈秋永.苏州大学 2014
[3]普通话焦点重音对四声的不同作用[D]. 丁多永.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40026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焦点
1.1 焦点的界定
1.2 焦点的分类
1.3 焦点信息加工的优势
1.4 焦点的表现手段
2 焦点标记词
2.1 焦点标记词的界定
2.2 焦点标记词“有”
2.3 焦点标记词“才”
3 数字加工
3.1 数字加工的心理效应
3.2 汉字数字加工
4 影响焦点信息加工的因素
4.1 语音层面
4.2 词汇层面
4.3 句法层面
5 以往研究中的分歧与不足
5.1 拼音文字中的焦点效应
5.2 中文阅读中的焦点效应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思路及假设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程序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关键区的结果分析
3.2 关键后区的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焦点词上的焦点效应
4.2 对不同数量大小的加工
4.3 教育启示
5 研究展望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焦点副词结构加工的眼动研究——兼与英语比较[J]. 汪玉霞,陈莉.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01)
[2]对比焦点的认知加工及其与重读的关系[J]. 李卫君,张晶晶,杨玉芳. 心理学报. 2017(09)
[3]现代汉语副词“才”和“就”同现句式的主观小量分析[J]. 陈淑梅. 中国语言学报. 2016(00)
[4]汉语焦点标记词的分类与句法特征[J]. 刘林. 语言研究集刊. 2016(01)
[5]儿童数量表征与数概念的发展特点及机制[J].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1)
[6]焦点-背景技术在PPT课件标题制作中的应用[J]. 郑燕,曾国芬,余晓雯,刘宏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4(12)
[7]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J]. 闫国利,熊建萍,臧传丽,余莉莉,崔磊,白学军.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4)
[8]视知觉线索对幼儿小数离散量表征的影响[J]. 赖颖慧,陈英和,陈聪.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4)
[9]“有+数量结构”中“有”的自然焦点凸显功能[J]. 温锁林. 中国语文. 2012(01)
[10]汉语焦点重音和功能语气及其特征[J]. 林茂灿. 汉字文化. 2011(06)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焦点结构研究[D]. 张全生.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不同类型焦点信息加工及其对声调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D]. 郑子龙.辽宁师范大学 2019
[2]中文数词数量和顺序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D]. 陈秋永.苏州大学 2014
[3]普通话焦点重音对四声的不同作用[D]. 丁多永.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40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40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