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面孔吸引力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及其脑机制

发布时间:2021-02-18 21: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面孔吸引力的重要性已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已经证实面孔吸引力会对人际交往、求职竞选、择偶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而时间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人们面对不同吸引力面孔时,对于时间的长短感知及其准确性会发生变化,这便是面孔吸引力影响时间知觉的体现。但是目前关于面孔吸引力的高低对于时间知觉的影响的内在机制尚无定论,不同吸引力面孔是如何在时间信息加工过程中发生作用还是未知,以往相关研究均采用行为学实验,缺乏深入的脑机制探究。并且已有研究均以西方女性为被试,既没有从男性视角去探讨这一问题,也缺乏来自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实证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在时间复制任务中操纵不同吸引力水平的女性面孔图片,观察男性被试对时间长短的知觉变化以及对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差异,并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试图探究男性在对女性面孔加工过程中大脑活动的时间进程以及对时间知觉产生影响的内在神经机制。通过对行为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时距长短,高、低吸引力面孔条件下的复制时距均显著长于中等吸引力面孔。而高吸引力面孔仅在长、短时距上的复制时距长于低吸引力面孔,在中等时距上两者无显著差异。另外,时间估计的误差值在高、低吸引力面孔下随着时距的增加而降低,无论时距长短,在高吸引力面孔条件下对时间估计的误差值均大于中、低吸引力面孔,中等吸引力面孔在中、短时距上对时间的估计的误差小于低吸引力面孔,但在长时距上显著上升,与后者相近。脑电结果显示:在P1、P2成分上,均只表现出面孔吸引力的主效应,高吸引力面孔下的波幅显著高于低吸引力和中等吸引力面孔,同时低吸引力面孔下的波幅也高于中等吸引力面孔。在N170成分上,不同吸引力面孔在短时距上无显著差异。在中等时距上,低吸引力面孔条件下的波幅显著大于高、中吸引力面孔,但后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在长时距上,高、低吸引力面孔带来的N170波幅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大于中等吸引力面孔。同时,高吸引力面孔在长时距上能够诱发显著大于中短时距的N170波幅,而低吸引力面孔的波幅尽管在中等时距上的波幅大于长短两种时距,但是差异并不显著。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面孔吸引力影响个体的时间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估计的长短和对时间估计的准确性的影响。2)注意在面孔吸引力影响时间知觉的过程中起作用,个体对高、低吸引力面孔在早期加工阶段均存在注意偏好,相比中等吸引力面孔,个体对高、低吸引力面孔当前时距的感知更短,对高吸引力面孔的时间估计准确性也更低。3)面孔吸引力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受到时距的调节,对中、低吸引力面孔当前时距的估计随着时距增加而降低,且对前者的时间估计准确性在长时距上达到最低;而高吸引力面孔受时距影响不大,始终表现为对当前时距的低估及较低的时间估计准确性。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 面孔吸引力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2.1.1 面孔吸引力的定义
        2.1.2 面孔吸引力行为学研究现状
        2.1.3 面孔吸引力脑机制研究现状
    2.2 时间知觉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2.2.1 时间知觉的定义
        2.2.2 时间知觉的相关理论
            2.2.2.1 起搏器-累加器模型
            2.2.2.2 资源分配模型
            2.2.2.3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2.2.3 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
            2.2.3.1 时间因素
            2.2.3.2 非时间因素
    2.3 面孔吸引力与时间知觉的相关研究
3.问题提出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意义
        3.4.1 理论意义
        3.4.2 现实意义
4.研究方案
    4.1 研究方法
        4.1.1 实验被试
        4.1.2 实验设计
        4.1.3 实验设备
        4.1.4 实验材料
        4.1.5 实验程序
        4.1.6 行为学和EEG/ERP数据记录
        4.1.7 数据分析和统计
    4.2 研究结果
        4.2.1 行为学数据结果
        4.2.2 脑电数据结果
    4.3 讨论
        4.3.1 行为学数据结果
        4.3.2 脑电数据结果
5.讨论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2 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
附录3 实验材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跳水运动专家的时间知觉优势——来自眼动和脑电的证据[J]. 梁祎明,张忠秋,章建成.  体育与科学. 2018(04)
[2]女性面孔吸引力的加工及其对男性诚实道德行为的影响:一项ERP研究[J]. 汝涛涛,范若琳,陈庆伟,李静华,莫雷,周国富.  心理科学. 2017(06)
[3]男女对面孔的注意偏向:面孔性别和面孔吸引力的影响[J]. 宋美静,DING Cody,张静秋,戴红丹,杨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4]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对时间知觉的影响[J]. 毕翠华,黄希庭.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03)
[5]男性对女性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来自ERP的证据[J]. 张妍,孔繁昌,陈红,向燕辉,高笑,陈敏燕.  心理学报. 2010(11)
[6]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J]. 甘甜,罗跃嘉,张志杰.  心理科学. 2009(04)
[7]时间估计的加工机制:因素分析的方法[J]. 张志杰,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8]面孔吸引力研究方法综述[J]. 马华维,俞琴燕,陈浩.  心理科学. 2007(04)
[9]注意在短时距估计中的作用[J]. 邹枝玲,黄希庭.  心理科学. 2007(03)
[10]短时距估计中的标量特性[J]. 刘瑞光,黄希庭.  心理学报. 2006(05)

硕士论文
[1]在线购物中消费者边缘和中心决策路径的神经机制研究[D]. 高春瑜.浙江大学 2012
[2]数字大小影响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D]. 普彬.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40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40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6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