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采择对共情性尴尬的影响:共情反应与尴尬感受性的不同作用
发布时间:2021-02-26 10:33
社会痛觉研究日益受到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社会痛觉表达了因人际疏离而产生的痛苦体验,这使得人们不愿意进行自我觉察,从而逐渐造成自我调节能力的削弱,最后减少了亲社会行为。尴尬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痛觉。研究发现,意识到他人处在尴尬情境时,自身产生与他人的尴尬类似的情感体验叫共情性尴尬,它是一种替代性尴尬。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替代性尴尬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共情性尴尬的发生机制却一直没有定论。研究表明,观点采择能有效预测共情性尴尬,尴尬感受性也是影响人们共情性尴尬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共情研究中可以推论,共情反应也可能是影响共情性尴尬的因素。同时,研究者对尴尬的发生原理有着不同的理论模型。自尊模型、违背他人期望模型、戏剧模型和非意愿暴露模型等不同尴尬情境类型下,共情性尴尬的发生机制是否一致也尚未得到检验。因此,深入探讨共情性尴尬的发生机制对丰富社会痛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人们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亲社会行为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浙江省某高校15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根据前人提出的尴尬理论模型与相关研究,操作化了自尊模型、违背他人期望模型、戏剧模型和非意愿暴露模型等四种...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综述
1.1 共情性尴尬的概念
1.1.1 尴尬的定义
1.1.2 尴尬的操作定义
1.1.3 尴尬产生的理论模型
1.1.4 共情性尴尬
1.2 共情性尴尬的影响因素
1.2.1 共情
1.2.2 观点采择
1.2.3 共情反应
1.2.4 尴尬感受性
2 问题提出和研究思路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假设
3 实验研究 观点采择对共情性尴尬的影响:尴尬感受性与共情反应的不同作用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3 研究程序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
3.5.1 观点采择变量操作有效性检验
3.5.2 被试共情水平差异性分析
3.5.3 尴尬感受性和共情性尴尬的性别差异分析
3.5.4 尴尬感受性对共情性尴尬的影响
3.5.5 观点采择对共情性尴尬的影响:共情反应与尴尬感受性的不同作用
3.5.6 不同情境类型下观点采择、共情反应与尴尬感受性对共情性尴尬的作用
3.6 讨论
3.6.1 观点采择、共情反应、尴尬感受性对共情性尴尬的不同作用
3.6.2 观点采择、共情反应、尴尬感受性对共情性尴尬的综合作用机制
3.6.5 本研究对人们现实生活的意义
3.6.6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3.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的观点采择与助人行为:群体关系与共情反应的不同作用[J]. 孙炳海,苗德露,李伟健,张海形,徐静逸.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05)
[2]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J]. 程苏,刘璐,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6)
[3]社会疼痛:概念、表现及产生原因[J]. 于未娟,罗峥. 社会心理科学. 2010(Z1)
[4]感知需求对高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共情反应的中介作用[J]. 赵青,孙炳海,李伟健,谢佳链,陈海德. 心理研究. 2010(05)
[5]观点采择对高中教师共情反应的影响:共情倾向的中介作用[J]. 孙炳海,黄小忠,李伟健,叶玲珠,陈海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03)
[6]尴尬情绪的研究述评[J]. 孙艳华,马伟娜. 健康研究. 2009(06)
硕士论文
[1]观点采择与共情反应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群体关系的调节作用[D]. 张海形.浙江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52467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综述
1.1 共情性尴尬的概念
1.1.1 尴尬的定义
1.1.2 尴尬的操作定义
1.1.3 尴尬产生的理论模型
1.1.4 共情性尴尬
1.2 共情性尴尬的影响因素
1.2.1 共情
1.2.2 观点采择
1.2.3 共情反应
1.2.4 尴尬感受性
2 问题提出和研究思路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假设
3 实验研究 观点采择对共情性尴尬的影响:尴尬感受性与共情反应的不同作用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3 研究程序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
3.5.1 观点采择变量操作有效性检验
3.5.2 被试共情水平差异性分析
3.5.3 尴尬感受性和共情性尴尬的性别差异分析
3.5.4 尴尬感受性对共情性尴尬的影响
3.5.5 观点采择对共情性尴尬的影响:共情反应与尴尬感受性的不同作用
3.5.6 不同情境类型下观点采择、共情反应与尴尬感受性对共情性尴尬的作用
3.6 讨论
3.6.1 观点采择、共情反应、尴尬感受性对共情性尴尬的不同作用
3.6.2 观点采择、共情反应、尴尬感受性对共情性尴尬的综合作用机制
3.6.5 本研究对人们现实生活的意义
3.6.6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3.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的观点采择与助人行为:群体关系与共情反应的不同作用[J]. 孙炳海,苗德露,李伟健,张海形,徐静逸.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05)
[2]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J]. 程苏,刘璐,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6)
[3]社会疼痛:概念、表现及产生原因[J]. 于未娟,罗峥. 社会心理科学. 2010(Z1)
[4]感知需求对高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共情反应的中介作用[J]. 赵青,孙炳海,李伟健,谢佳链,陈海德. 心理研究. 2010(05)
[5]观点采择对高中教师共情反应的影响:共情倾向的中介作用[J]. 孙炳海,黄小忠,李伟健,叶玲珠,陈海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03)
[6]尴尬情绪的研究述评[J]. 孙艳华,马伟娜. 健康研究. 2009(06)
硕士论文
[1]观点采择与共情反应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群体关系的调节作用[D]. 张海形.浙江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52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5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