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共情状态下动作意图理解的神经机制
发布时间:2021-03-12 03:21
共情和动作意图理解有共同的神经基础,均涉及镜像神经系统和心理理论。然而,鲜有研究探索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往研究发现,共情的两个主要成分: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分别涉及镜像神经系统和心理理论。不同动作意图类型(如私人意图与交际意图)和意图水平(即如何做与为什么做)的理解都与镜像神经系统和心理理论密切相关。据此,在诱发情感共情(实验一)和认知共情(实验二)状态下,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的技术,比较不同动作意图类型和意图水平下的脑电活动差异,进而探索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影响动作意图理解的神经机制。实验一中,通过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视频,诱发被试的情感状态。被试在不同水平意图文字提示下,理解交际或私人动作意图图片,同时记录其脑电信号。结果发现,情感共情状态下,动作意图理解的脑加工过程可以划分为早期N1、中期P3、晚期LPC三个成分。从动作意图类型上看,N1及LPC在交际动作意图上诱发的波幅显著大于私人动作意图,这表明对交际动作意图加工大于私人动作意图。但在P3上所诱发的波幅显著小于私人动作意图,这表明对私人动作意图的加工大于交际动作意图。三种不同脑电成分在不同动作意图理解之间的动态变化反映了动作意图理...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成分在四种条件下的波形平均图及电极位置图22T
500-700ms在四种条件下的波形平均图及电极位置图900-1000m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情:遗传-环境-内分泌-大脑机制[J]. 杨业,汤艺,彭微微,吕雪靖,胡理,陈军. 科学通报. 2017(32)
[2]心理理论的ERP研究:基于多重成分框架的视角[J]. 蒋钦,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17(05)
[3]共情的神经网络[J]. 岳童,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4]中国大陆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 韩文超,叶明,冷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S1)
[5]自我控制资源与认知资源相互影响的机制:整合模型[J]. 黎建斌.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2)
[6]理解私人意图与交际意图的ERP证据[J]. 王益文,黄亮,徐晟,袁博,徐艳娇,李洪玉. 心理学报. 2012(12)
[7]基本共情量表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初步修订[J]. 李晨枫,吕锐,刘洁,钟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2)
[8]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J]. 胡晓晴,傅根跃,施臻彦.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1)
[9]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1)
博士论文
[1]词汇理解中内隐空间表征激活的认知机制[D]. 张恩涛.华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共情及游戏角色对玩家攻击性影响的初步探究[D]. 翁蕾.西南大学 2015
[2]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的年龄效应[D]. 张雯雯.浙江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77592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成分在四种条件下的波形平均图及电极位置图22T
500-700ms在四种条件下的波形平均图及电极位置图900-1000m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情:遗传-环境-内分泌-大脑机制[J]. 杨业,汤艺,彭微微,吕雪靖,胡理,陈军. 科学通报. 2017(32)
[2]心理理论的ERP研究:基于多重成分框架的视角[J]. 蒋钦,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17(05)
[3]共情的神经网络[J]. 岳童,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4]中国大陆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 韩文超,叶明,冷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S1)
[5]自我控制资源与认知资源相互影响的机制:整合模型[J]. 黎建斌.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2)
[6]理解私人意图与交际意图的ERP证据[J]. 王益文,黄亮,徐晟,袁博,徐艳娇,李洪玉. 心理学报. 2012(12)
[7]基本共情量表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初步修订[J]. 李晨枫,吕锐,刘洁,钟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2)
[8]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J]. 胡晓晴,傅根跃,施臻彦.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1)
[9]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1)
博士论文
[1]词汇理解中内隐空间表征激活的认知机制[D]. 张恩涛.华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共情及游戏角色对玩家攻击性影响的初步探究[D]. 翁蕾.西南大学 2015
[2]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的年龄效应[D]. 张雯雯.浙江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77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7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