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依恋倾向个体对情绪词汇的情绪stroop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8 20:52
在个体成长早期与依恋他人的体验和经历形成了不同的依恋倾向,并形成了之后成年的亲密关系。依恋倾向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恋他人对处在痛苦不安状态下的他人给与及时照顾和支持程度的结果。不同依恋倾向的个体有不同的内部工作模型,拥有安全经历基础的内部工作模型的依恋个体对积极和消极依恋相关信息以一个相对开放的方式来加工;回避依恋倾向的个体内部工作模型以回避、抑制等防御性策略来处理依恋相关的信息。本研究通过阈上、阈下情绪stroop两个实验对回避依恋倾向的内部工作模型、情绪反应进行研究。阈上情绪stroop实验研究回避依恋倾向个体在意识领域、有内部工作模型认知参与的条件下对依恋相关信息和一般性情绪信息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调节;阈下情绪stroop实验研究回避依恋倾向个体在很少涉及认知条件下对各类情绪信息的情绪反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闽下情绪stroop实验中,回避依恋倾向个体对五类词汇的反应时均大于安全依恋倾向;回避依恋倾向个体对依恋相关负性词汇反应时最长,安全依恋倾向的个体也对依恋相关的负性词汇反应时最长;(2)在阈上情绪stroop实验中,回避依恋倾向个体对五类词汇的反应时均大于安全依恋倾向;回...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依恋研究概述
2.1.1 依恋和成人依恋
2.1.2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
2.1.3 依恋风格及测量
2.1.4 成人依恋的研究现状
2.2 依恋系统及其激活
2.2.1 依恋系统激活的相关理论及实验
2.2.2 依恋系统激活的内部工作模型
2.2.3 依恋系统激活的社会性研究取向
2.3 依恋与认知的研究
2.3.1 回避依恋的防御性机制
2.3.2 回避依恋防御机制对认知的影响
2.4 情绪stroop效应及理论
第3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和目的
3.4 创新点和意义
3.4.1 创新点
3.4.2 理论意义
3.4.3 实践意义
第4章 实证研究
4.1 实验一:本实验所用词汇的筛选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筛选确定
4.2 实验二:回避依恋倾向、安全依恋倾向个体对不同效价情绪词汇的阈下情绪stroop效应研究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2.4 结果及讨论
4.3 实验三:回避依恋倾向、安全依恋倾向个体阈上情绪stroop效应研究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方法
4.3.3 结果及讨论
第5章 总讨论、结论与展望
5.1 总讨论
5.2 结论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避性依恋和注意偏向:刺激普遍性与刺激特定性[J]. 马书采,肖祝祝,周爱保,杨晓莉,向玲. 心理科学. 2011(06)
[2]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的关系[J]. 刘亚,王振宏. 心理科学. 2011(04)
[3]大学生情绪STROOP效应实验研究[J]. 梁立夫,白学军,沈德立.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03)
[4]依恋性情绪信息对成人依恋系统的激活——ERP研究[J]. 白云,吴思思,陆祖宏,钟萍,李雪松.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4)
[5]成人依恋、情绪调节与主观幸福感:重新评价和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J]. 王力,张厚粲,李中权,柳恒超. 心理学探新. 2007(03)
[6]情绪Stroop效应:来自汉字的证据[J]. 钟毅平,孙羽中,张杰. 心理科学. 2007(04)
[7]Stroop效应研究的新进展——理论、范式及影响因素[J]. 陈俊,刘海燕,张积家. 心理科学. 2007(02)
[8]阈下情绪STROOP效应发展特点[J]. 蒋重清,杨丽珠,刘颖. 心理学报. 2007(02)
[9]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社会认知研究[J]. 王争艳,杨叶,汪斌.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6)
[10]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 李同归,加藤和生. 心理学报. 2006(03)
硕士论文
[1]压力情境下成人依恋取向与注意偏差的关系研究[D]. 王小妍.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阈下恐惧启动与成人依恋对象心理表征通达性的关系[D]. 杨叶.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6255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依恋研究概述
2.1.1 依恋和成人依恋
2.1.2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
2.1.3 依恋风格及测量
2.1.4 成人依恋的研究现状
2.2 依恋系统及其激活
2.2.1 依恋系统激活的相关理论及实验
2.2.2 依恋系统激活的内部工作模型
2.2.3 依恋系统激活的社会性研究取向
2.3 依恋与认知的研究
2.3.1 回避依恋的防御性机制
2.3.2 回避依恋防御机制对认知的影响
2.4 情绪stroop效应及理论
第3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和目的
3.4 创新点和意义
3.4.1 创新点
3.4.2 理论意义
3.4.3 实践意义
第4章 实证研究
4.1 实验一:本实验所用词汇的筛选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筛选确定
4.2 实验二:回避依恋倾向、安全依恋倾向个体对不同效价情绪词汇的阈下情绪stroop效应研究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2.4 结果及讨论
4.3 实验三:回避依恋倾向、安全依恋倾向个体阈上情绪stroop效应研究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方法
4.3.3 结果及讨论
第5章 总讨论、结论与展望
5.1 总讨论
5.2 结论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避性依恋和注意偏向:刺激普遍性与刺激特定性[J]. 马书采,肖祝祝,周爱保,杨晓莉,向玲. 心理科学. 2011(06)
[2]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的关系[J]. 刘亚,王振宏. 心理科学. 2011(04)
[3]大学生情绪STROOP效应实验研究[J]. 梁立夫,白学军,沈德立.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03)
[4]依恋性情绪信息对成人依恋系统的激活——ERP研究[J]. 白云,吴思思,陆祖宏,钟萍,李雪松.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4)
[5]成人依恋、情绪调节与主观幸福感:重新评价和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J]. 王力,张厚粲,李中权,柳恒超. 心理学探新. 2007(03)
[6]情绪Stroop效应:来自汉字的证据[J]. 钟毅平,孙羽中,张杰. 心理科学. 2007(04)
[7]Stroop效应研究的新进展——理论、范式及影响因素[J]. 陈俊,刘海燕,张积家. 心理科学. 2007(02)
[8]阈下情绪STROOP效应发展特点[J]. 蒋重清,杨丽珠,刘颖. 心理学报. 2007(02)
[9]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社会认知研究[J]. 王争艳,杨叶,汪斌.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6)
[10]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 李同归,加藤和生. 心理学报. 2006(03)
硕士论文
[1]压力情境下成人依恋取向与注意偏差的关系研究[D]. 王小妍.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阈下恐惧启动与成人依恋对象心理表征通达性的关系[D]. 杨叶.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6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12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