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朋友网络背景中的同伴乐观发展:童年中晚期追踪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3 12:56
  乐观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与良好心情、坚持、成就、身体健康等一系列良性发展结果存在关联。乐观的稳定性已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在大学生、中老年群体中乐观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近年来特定领域中的乐观也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针对儿童乐观的研究却较少得到关注。童年中晚期是儿童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快速发展的阶段,此阶段的同伴交往构成儿童发展的重要背景。所谓的同伴乐观是指儿童对未来良好同伴关系的总体期望。探究童年中晚期儿童同伴乐观的基本状况、发展特点及朋友网络的作用等,对童年期乐观的发展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群组追踪研究设计,在检验同伴乐观测量工具信效度的基础上,对1014名小学三年级儿童进行历时三年的四次追踪测试,探析了童年中晚期同伴乐观的基本状况,一般发展趋势和亚组发展轨迹。研究从两个方面分析同伴乐观水平与儿童朋友特征的关系:一、深入分析了朋友之间同伴乐观水平具有同质性的形成机制,二、考察了同伴乐观水平对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同伴乐观测量工具的适用性检验了Deptula等(2006)编制的同伴乐观测量工具——同伴生活定向测验在中国儿...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乐观的有关研究
        1.1 乐观的概念、结构与测量
        1.2 乐观与身心健康
        1.3 乐观的发展与影响因素
        1.4 乐观与儿童社会适应
        1.5 同伴乐观及其相关研究
    2 儿童的同伴关系
        2.1 同伴关系的概念与分类
        2.2 同伴关系的测量方法
        2.3 朋友数量及其相关研究
    3 社会网络中的同质性及形成机制
        3.1 社会网络中的同质性
        3.2 同质性的相关理论
        3.3 统计检验问题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总体设计
    1 已有研究中的不足
        1.1 有关儿童乐观状况的研究匮乏
        1.2 同伴在儿童乐观发展中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2 本研究拟讨论的问题
    3 本研究的意义
    4 总体研究设计
    5 数据分析方法
        5.1 发展趋势分析——潜变量增长模型
        5.2 动态网络统计模型
    6 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数据库
        6.1 数据库简介
        6.2 数据库样本群体
        6.3 重要成果简介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研究一 同伴乐观测量工具的适用性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过程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同伴乐观问卷的因素分析
            3.2 同伴乐观问卷的信度分析
            3.3 同伴乐观问卷的效度分析
        4 小结
    研究二 童年中晚期同伴乐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过程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童年中晚期同伴乐观的基本状况
            3.2 童年中晚期同伴乐观的发展趋势
            3.3 发展轨迹分组的预测效度:同伴乐观亚组轨迹与儿童的社会适应
        4 小结
    研究三 朋友间同伴乐观同质性的形成机制:“社会选择”还是“社会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过程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同伴乐观与朋友网络的变化状况
            3.2 朋友间同伴乐观同质性的形成机制
        4 小结
    研究四 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的发展趋势及同伴乐观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过程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的基本状况
            3.2 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的发展趋势
            3.3 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发展趋势的性别差异
            3.4 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的变化趋势:同伴乐观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1 同伴乐观的结构
    2 童年中晚期同伴乐观的发展轨迹
        2.1 同伴乐观的现状
        2.2 同伴乐观的发展轨迹
        2.3 同伴乐观发展轨迹分组的预测效度
        2.4 同伴乐观的稳定性
    3 童年中晚期朋友间同伴乐观同质性的形成机制
    4 同伴乐观对童年中晚期朋友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
        4.1 朋友数量的基本现状
        4.2 朋友数量的发展趋势
        4.3 同伴乐观对朋友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
    5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5.1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5.2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乐商:一个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命运的因素[J]. 任俊,彭年强,罗劲.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4)
[2]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 齐晓栋,张大均,邵景进,王佳宁,龚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4)
[3]童年中晚期攻击的发展轨迹和性别差异:基于母亲报告的分析[J]. 陈亮,张文新,纪林芹,陈光辉,魏星,常淑敏.  心理学报. 2011(06)
[4]关系研究的新取向:社会网络分析[J]. 徐伟,陈光辉,曾玉,张文新.  心理科学. 2011(02)
[5]儿童同伴地位的社会测量评价程序的特点及改进措施[J]. 常建芳,侯杰泰,冷英.  心理科学. 2010(05)
[6]童年中期不同水平的同伴交往变量与孤独感的关系[J]. 孙晓军,周宗奎,范翠英,柯善玉.  心理科学. 2009(03)
[7]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Seligman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J]. 曹新美,刘翔平.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4)
[8]初中生的家庭环境与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关系及中介分析[J]. 刘志军,陈会昌,王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9]童年中期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交叉滞后分析[J]. 周宗奎,孙晓军,向远明,刘久军.  心理科学. 2007(06)
[10]乐观人格倾向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J]. 吴雨晨,杨丽,梁宝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04)



本文编号:3184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184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