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面孔-名字匹配效应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3 14:15
  本实验通过问卷星进行编制,从未成年阶段、成年阶段以及老年阶段三个角度出发,聚焦于三个年龄段来探讨面孔-名字匹配效应是否存在,梳理个体发展过程中面孔与名字匹配程度的变化差异。结果显示,在儿童目标面孔和成人目标面孔与其真实名字上,存在匹配效应,18岁及以下被试只在儿童的面孔与名字的匹配上存在该效应。成年组被试在儿童和成年人的面孔与名字的匹配上都存在面孔-名字匹配效应,但对于老年人的面孔与名字的匹配而言,该种效应不明显。被试在儿童版与成人版的面孔-名字匹配上差异极其显著。 

【文章来源】:心理月刊. 2020,15(0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方法
    1.1 被试
    1.2 实验设计
    1.3 实验材料
    1.4 实验程序
2 结果
3 讨论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8岁儿童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J]. 闫秀梅,王美芳,杨玉玲.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3)
[2]不同性别定向的名字对女性择偶偏好的影响[J]. 杨婷,任孝鹏.  心理科学. 2016(05)
[3]8-13岁儿童关于能力与热情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J]. 姜新华,杨峰,李秀丽,王美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4)
[4]名字的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证据[J]. 苏红,任孝鹏.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5)
[5]名字刻板印象对女性个体吸引力及其个性特征判断的影响[J]. 朱亿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6)
[6]从姓名特色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 赵湘.  商业时代. 2006(02)

硕士论文
[1]汉语文化背景下名字—面孔匹配效应及其影响因素[D]. 陈先慧.苏州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84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184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