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感:概念、机制与统计测量
发布时间:2021-06-05 12:30
获得感作为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概念,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获得感有一个从顾客满意度到获得感的发展过程,是指个体在获取某种利益之后,内心深处所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受,是一种满足和幸福的积极情绪体验,而这种感受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获得基础之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以及可测性等主要特征。基于此,获得感的结构兼具物质根源和心理根源,物质根源是获得感的基础,心理根源是获得感的核心。而获得感的测量方法应该注重自陈式路径,统计测量指标也需要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在技术上,研究者可利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确定合理的指标维度,用主观评定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确定获得感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获得感的结构模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入网络搜索行为能提升CPI的预测效果吗[J]. 林勇,殷三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幸福指数的统计估计[J]. 李思儒,胡宏昌.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3]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测度方法研究[J]. 于法家,杨继房,郭亮. 菏泽学院学报. 2016(05)
[4]民众获得感“钝化”的成因分析——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J]. 辛秀芹.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6(04)
[5]统计测度:统计学迈向数据科学的基础[J]. 李金昌. 统计研究. 2015(08)
[6]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测度方法的研究进展[J]. 高广阔,于明洋. 统计与决策. 2014(13)
[7]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杨红娟,胡静,匡磊. 学术探索. 2014(06)
[8]幸福指数的研究与实践[J]. 刘正山. 中国国情国力. 2012(11)
本文编号:3212171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获得感的结构模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入网络搜索行为能提升CPI的预测效果吗[J]. 林勇,殷三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幸福指数的统计估计[J]. 李思儒,胡宏昌.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3]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测度方法研究[J]. 于法家,杨继房,郭亮. 菏泽学院学报. 2016(05)
[4]民众获得感“钝化”的成因分析——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J]. 辛秀芹.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6(04)
[5]统计测度:统计学迈向数据科学的基础[J]. 李金昌. 统计研究. 2015(08)
[6]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测度方法的研究进展[J]. 高广阔,于明洋. 统计与决策. 2014(13)
[7]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杨红娟,胡静,匡磊. 学术探索. 2014(06)
[8]幸福指数的研究与实践[J]. 刘正山. 中国国情国力. 2012(11)
本文编号:3212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1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