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中学生欺凌行为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以锦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14 19:16
  近几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发生,校园欺凌已经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如何有效的防止校园欺凌,防止未成年人的身心遭受伤害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长期存在于校园中的欺凌行为,已经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关注校园欺凌,不仅要关注教育环境的改变,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更要关注青少年成长中的人格结构。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嵌入欺凌和被欺凌两个题目,以锦州市中学270名中学生为被试,针对欺凌行为与其人格的关系进行探讨,从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主导者”本身出发,进一步的认识欺凌行为的人格特点。并基于人格的改变,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校园欺凌的对策。结果表明:1.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欺凌行为年级差异不显著。2.中学生人格存在性别显著差异,在严谨性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显著。3.无关者、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既是欺凌者又是被欺凌者在除了开放性维度外其他四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神经质维度差异上及其显著。4.欺凌频率与人格存在显著相关,被欺凌的频率与神经质、外向性和严谨性三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学生欺凌行为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以锦州市为例


可知,在欺凌者中,男生多于女生,通过卡方检验,存在显著差异(χ

中学生欺凌行为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以锦州市为例


被欺凌者

三年级,学生


可知,在欺凌者中,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较多,但年级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χ2=1.674,df=2,p>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职高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与人格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 陈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24)
[2]校园欺凌行为状况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J]. 李芳霞.  宁夏社会科学. 2017(03)
[3]我国校园欺凌现象2006—2016年发展状况[J]. 杨书胜,耿淑娟,刘冰.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3)
[4]中学生校园暴力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研究[J]. 陈永进,黄铎,支愧云,李思.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2(11)
[5]香港学童欺凌行为与全校总动员手法[J]. 黄成荣,郑汉光,马勤.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2(07)
[6]浅析中日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及对策[J]. 梁国威.  学理论. 2012(09)
[7]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Ⅲ: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J]. 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4)
[8]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J]. 刘扬,章国昌.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9]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 黄树香,班兰美.  保定学院学报. 2011(01)
[10]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Ⅱ:效度分析[J]. 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6)

硕士论文
[1]中学生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D]. 白晓旭.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
[2]校园欺凌现象调查及对策分析[D]. 杨雪锦.沈阳师范大学 2017
[3]中学校园欺凌问题及其成因研究[D]. 潘虹.西北民族大学 2017
[4]初中生校园欺凌研究[D]. 彭晨晞.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高中生大五人格、学校社区感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 童婷婷.山东师范大学 2016
[6]初中校园欺凌行为之个案研究[D]. 郭润.兰州大学 2016
[7]当代中学生人格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 陈亚飞.鲁东大学 2015
[8]日本校园欺凌现象研究[D]. 刘雅梦.中央民族大学 2015
[9]蒙古族青少年人格特征及其干预研究[D]. 银花.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
[10]中学校园暴力的学校归因以及预防对策研究[D]. 陈振江.河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84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84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8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