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
发布时间:2021-08-13 16:59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是人们利用具体图式表征抽象概念的过程。概念隐喻理论表明,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进而实现抽象思维。实验采用Stroop范式,考察净脏知觉与道德概念是否存在共同的隐喻联结;研究表明道德概念与净脏概念之间存在心理现实性。
【文章来源】:心理月刊. 2020,15(04)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实验1流程图
筛选正确率低于7 0%的被试,筛选所得数据在SPSS20.0中进行描述性统计(μ±s)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反应时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词汇主效应显著,F(1,51)=4.05,P=0.039,图片与词汇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51)=14.59,P=0.001。对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干净”背景上,道德词的判断反应时显著低于不道德词P=0.001。在“肮脏”背景上,不道德词的判断反应时显著低于道德词P=0.0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及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J]. 丁凤琴,王喜梅,刘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6)
[2]道德概念大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映射关系[J]. 鲁忠义,郭少鹏,蒋泽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3]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及其对道德认知的影响[J]. 殷融,叶浩生. 心理学报. 2014(09)
[4]以道德为本体的概念隐喻[J]. 吴念阳,郝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6(03)
硕士论文
[1]明暗隐喻:道德概念与明暗知觉的相互影响[D]. 罗婷.郑州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40809
【文章来源】:心理月刊. 2020,15(04)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实验1流程图
筛选正确率低于7 0%的被试,筛选所得数据在SPSS20.0中进行描述性统计(μ±s)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反应时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词汇主效应显著,F(1,51)=4.05,P=0.039,图片与词汇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51)=14.59,P=0.001。对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干净”背景上,道德词的判断反应时显著低于不道德词P=0.001。在“肮脏”背景上,不道德词的判断反应时显著低于道德词P=0.0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及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J]. 丁凤琴,王喜梅,刘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6)
[2]道德概念大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映射关系[J]. 鲁忠义,郭少鹏,蒋泽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3]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及其对道德认知的影响[J]. 殷融,叶浩生. 心理学报. 2014(09)
[4]以道德为本体的概念隐喻[J]. 吴念阳,郝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6(03)
硕士论文
[1]明暗隐喻:道德概念与明暗知觉的相互影响[D]. 罗婷.郑州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40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40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