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训练对4~5岁幼儿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5 06:59
已有研究表明,音乐训练能提高成人对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的能力,此种训练能否增强幼儿对声调范畴感知的能力?训练效果是否受到训练时间长短的影响?本研究对幼儿园4~5岁幼儿进行音乐训练,共40人,分成音乐组和控制组,每组各20人,追踪考察音乐训练和训练时间长短对幼儿声调范畴感知能力提升的影响。实验采用前测中测后测设计,对音乐组开展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小钟琴演奏为主的音乐训练;控制组不进行任何有组织的训练活动。结果发现,12个月音乐训练提升了幼儿对声调范畴感知的程度,表现为音乐组幼儿范畴边界宽度显著小于控制组,而训练6个月时,该优势并不显著。此外, 12个月音乐训练还加强了幼儿区分范畴内刺激声学差异的敏感性,而对范畴间刺激的区分能力无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支持了音乐学习的歌剧理论(OPERA),音乐训练具有跨域迁移作用,可提升4~5岁幼儿对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的能力,但只有长期持续的训练才可能真正提高幼儿的音高精细化加工水平。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20,52(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dá(二声)至dā(一声)的音高连续统示意图
每次测试都分两天开展,第一天完成辨认实验,大约5分钟;第二天完成区分实验,大约10分钟。在辨认实验中,每个刺激音重复5遍,随机播放,因此每位被试将听到45个辨认刺激。所有被试由于均未接受过拼音训练,实验采取图片选择的方式(图2),被试辨认刺激音为一声时,按1键,选择左图(一辆小汽车在平路上行驶);被试辨认刺激音为二声时,按2键,选择右图(一辆小汽车在上坡路上行驶)。图3 区分实验选择示意图
图2 辨认实验选择示意图在区分实验中,研究者将间隔两步长(15 Hz)的语音组成一组刺激对(即1-3、3-5、5-7、7-9、2-4、4-6、6-8、3-1、5-3、7-5、9-7、4-2、6-4和8-6),同时还将相同语音组成一组刺激对(1-1、2-2、3-3、4-4、5-5、6-6、7-7、8-8和9-9),每组刺激对内的两个刺激音间隔200 ms。每组刺激对重复4遍,随机播放,因此每个被试将听到92组区分刺激对。区分实验依然采用图片选择法(图3),当被试判断两个刺激音相同时,按1键,选择左图(两台相同的小汽车);当被试判断两个刺激音不同时,按2键,选择右图(两台不同的小汽车)。测试过程中有三次中场休息,每次休息10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部因素与元音范畴化感知[J]. 陈飞,张昊,王士元,彭刚. 语言科学. 2019(04)
[2]音乐训练对大脑前注意加工的影响[J]. 陈雅弘,王锦琰. 心理科学进展. 2019(06)
[3]音乐学习对语言加工的促进作用[J]. 南云. 心理科学进展. 2017(11)
[4]汉语语音范畴性知觉及其发展[J]. 席洁,姜薇,张林军,舒华. 心理学报. 2009(07)
本文编号:3361631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20,52(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dá(二声)至dā(一声)的音高连续统示意图
每次测试都分两天开展,第一天完成辨认实验,大约5分钟;第二天完成区分实验,大约10分钟。在辨认实验中,每个刺激音重复5遍,随机播放,因此每位被试将听到45个辨认刺激。所有被试由于均未接受过拼音训练,实验采取图片选择的方式(图2),被试辨认刺激音为一声时,按1键,选择左图(一辆小汽车在平路上行驶);被试辨认刺激音为二声时,按2键,选择右图(一辆小汽车在上坡路上行驶)。图3 区分实验选择示意图
图2 辨认实验选择示意图在区分实验中,研究者将间隔两步长(15 Hz)的语音组成一组刺激对(即1-3、3-5、5-7、7-9、2-4、4-6、6-8、3-1、5-3、7-5、9-7、4-2、6-4和8-6),同时还将相同语音组成一组刺激对(1-1、2-2、3-3、4-4、5-5、6-6、7-7、8-8和9-9),每组刺激对内的两个刺激音间隔200 ms。每组刺激对重复4遍,随机播放,因此每个被试将听到92组区分刺激对。区分实验依然采用图片选择法(图3),当被试判断两个刺激音相同时,按1键,选择左图(两台相同的小汽车);当被试判断两个刺激音不同时,按2键,选择右图(两台不同的小汽车)。测试过程中有三次中场休息,每次休息10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部因素与元音范畴化感知[J]. 陈飞,张昊,王士元,彭刚. 语言科学. 2019(04)
[2]音乐训练对大脑前注意加工的影响[J]. 陈雅弘,王锦琰. 心理科学进展. 2019(06)
[3]音乐学习对语言加工的促进作用[J]. 南云. 心理科学进展. 2017(11)
[4]汉语语音范畴性知觉及其发展[J]. 席洁,姜薇,张林军,舒华. 心理学报. 2009(07)
本文编号:3361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6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