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12-11 14:57
程序性运动学习包括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初级运动皮层(M1)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但DLPFC和M1之间的联通性及其与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连续反应时间任务,结合经颅磁刺激(TMS)方法,探讨左侧DLPFC到M1的联通性在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差异。实验1采用两连发TMS探测DLPFC到M1的最佳投射时间点;实验2,被试分为2组,分别进行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在学习前、后采集行为学数据,以及M1的运动诱发电位和DLPFC-M1联通性的电生理学数据。行为学结果发现序列学习组的学习效果更佳;电生理学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学习前、后M1的运动诱发电位均未发生改变;在最佳时间投射点、适当刺激强度下,序列学习组DLPFC-M1联通性发生改变,且与学习成绩相关,而随机学习组没有改变。结果说明DLPFC到M1的联通性增强可能是序列学习成绩更佳的重要原因,这一结果从电生理角度为DLPFC在运动学习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20,52(05)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实验2流程图;(B)运动学习任务(连续反应时任务)显示图
图5显示了两种不同运动学习组别中被试的第一个组块和最后一个组块的平均反应时间。对反应时进行2×2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主效应显著,F(1,38)=8.33,p=0.006,?p2=0.18;组块主效应显著,F(1,38)=138.62,p<0.001,?p2=0.79;组别×组块的交互效应显著,F(1,38)=33.49,p<0.001,?p2=0.47。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序列学习组(p<0.001)与随机学习组(p=0.018)的反应时下降均显著,表明由于练习效应的存在,两组被试组块10的反应时均显著低于组块1的反应时;在组块10反应时中,序列学习组与随机学习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图4 实验1背外侧前额叶到初级运动皮层投射结果
实验1背外侧前额叶到初级运动皮层投射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作技能学习神经生理机制研究[J]. 杨叶红,王树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8)
[2]运动技能水平与躯体感觉输入对运动表象的影响[J]. 张兰兰,沈诚,朱桦,李雪佩,戴雯,吴殷,张剑. 心理学报. 2017(03)
[3]内隐序列学习意识的具身机制[J]. 张剑心,汤旦,查德华,黄建平,刘电芝.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2)
硕士论文
[1]情绪刺激和语义刺激的内隐序列学习研究[D]. 杨光.沈阳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34881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20,52(05)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实验2流程图;(B)运动学习任务(连续反应时任务)显示图
图5显示了两种不同运动学习组别中被试的第一个组块和最后一个组块的平均反应时间。对反应时进行2×2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主效应显著,F(1,38)=8.33,p=0.006,?p2=0.18;组块主效应显著,F(1,38)=138.62,p<0.001,?p2=0.79;组别×组块的交互效应显著,F(1,38)=33.49,p<0.001,?p2=0.47。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序列学习组(p<0.001)与随机学习组(p=0.018)的反应时下降均显著,表明由于练习效应的存在,两组被试组块10的反应时均显著低于组块1的反应时;在组块10反应时中,序列学习组与随机学习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图4 实验1背外侧前额叶到初级运动皮层投射结果
实验1背外侧前额叶到初级运动皮层投射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作技能学习神经生理机制研究[J]. 杨叶红,王树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8)
[2]运动技能水平与躯体感觉输入对运动表象的影响[J]. 张兰兰,沈诚,朱桦,李雪佩,戴雯,吴殷,张剑. 心理学报. 2017(03)
[3]内隐序列学习意识的具身机制[J]. 张剑心,汤旦,查德华,黄建平,刘电芝.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2)
硕士论文
[1]情绪刺激和语义刺激的内隐序列学习研究[D]. 杨光.沈阳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34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3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