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自我差异个体在沉思和分心诱导下情绪信息加工的眼动与ERP特点
发布时间:2022-07-20 17:18
本研究以400名大一新生为被试,通过《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问卷》,调查了其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理想自我差异的水平。然后筛选了高自我差异组(n=20)和低自我差异组(n=20)被试,调查了沉思与分心条件下不同自我差异水平加工情绪信息的眼动特点。根据眼动的实验结果在阈上与阈下(N=27)两方面深入考察了不同自我差异个体在沉思与分心诱导下情绪加工的ERP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高自我差异组比低自我差异组加工负性信息时眼动的潜伏期更短,注视时间更长。(2)阈上条件,高自我差异组加工负性情绪面孔时N1潜伏期较低自我差异组要短,高自我差异组对面孔加工的N170波幅比低自我差异组波幅要高。(3)阈上条件,高自我差异者沉思诱导加工情绪面孔信息时N1峰值比分心诱导更高。(4)阈下条件,高自我差异加工消极信息的N170潜伏期比积极信息短。(5)阈下条件,沉思诱导下高自我差异组P3的潜伏期比低自我差异组更长。研究结论:(1)高自我差异对情绪信息存在加工优势,存在负性注意偏向。(2)沉思诱导可以引起高自我差异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的关注。(3)沉思与分心诱导对不同自我差异者作用存在差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自我差异综述
1.1.1 自我差异内涵
1.1.2 自我差异的情绪效应
1.1.3 自我差异的信息加工
1.1.4 自我差异的相关研究
1.2 沉思与分心
1.2.1 沉思与分心内涵
1.2.2 沉思与分心的理论解释
第二章 研究构想
2.1 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意义
2.4.1 理论意义
2.4.2 现实意义
第三章 沉思与分心诱导下不同自我差异水平者情绪信息加工的注意偏向特点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材料
3.4 研究方法
3.4.1 研究被试
3.4.2 研究工具
3.4.3 实验设计
3.4.4 实验流程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被试基本情况
3.5.2 行为数据结果分析
3.6 本章讨论
3.6.1 沉思与分心条件下不同自我差异对不同情绪类型的反应潜伏期差异分析
3.6.2 沉思与分心条件下不同水平自我差异者对不同性质情绪面孔性质注视时间差异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低自我差异个体在沉思和分心诱导下的阈上情绪面孔信息加工特点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被试
4.3.2 研究材料
4.4 实验设计
4.5 研究程序
4.6 ERP 数据记录
4.7 数据处理
4.8 结果与分析
4.8.1 行为数据结果
4.8.2 ERP 结果
4.9 本章讨论
4.9.1 阈上沉思与分心条件下高低自我差异对不同类型情绪面孔边框判断的反应时差异分析
4.9.2 阈上沉思和分心诱条件下高低自我差异对不同类型的情绪面孔图片影响的ERP 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低自我差异个体在沉思和分心诱导下的阈下情绪面孔信息加工特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研究被试
5.3.2 研究材料
5.4 实验设计
5.5 研究程序
5.6 ERP 数据记录
5.7 数据处理
5.8 结果与分析
5.8.1 行为数据结果
5.8.2 ERP 结果
5.9 本章讨论
5.9.1 阈下沉思和分心诱条件下高低自我差异对不同类型的情绪面孔图片影响的ERP 分析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结果
6.2 研究结论
6.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6.3.1 研究的不足
6.3.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过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心理环境的关系研究[J]. 聂衍刚,涂巍,李水霞,吴少波. 教育导刊. 2012(04)
[2]青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张丽蓉,朱金红. 凯里学院学报. 2011(06)
[3]阈下正负性情绪启动对图像记忆影响的ERP研究[J]. 杨金华,邱江,王曼,张庆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8)
[4]面孔识别中脑电成分N170的研究概述[J]. 李明芳,张烨,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2)
[5]沉思和分心对抑郁个体分心抑制的影响[J]. 张均,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10)
[6]自我差异及其与情绪的关系[J]. 蔡循光. 学理论. 2010(10)
[7]羞怯与非羞怯大学生在早期面孔加工中的差异——来自ERP的电生理学证据[J]. 韩磊,马娟,焦亭,高峰强,郭永玉,王鹏. 心理学报. 2010(02)
[8]自我差异研究综述[J]. 王林飞.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9]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人格理论之对比研究[J]. 王明慧.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自我差异研究述评[J]. 杨荣华,陈中永. 心理科学. 2008(02)
硕士论文
[1]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沉思反应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 吴少波.广州大学 2012
[2]自我差异对青少年自我认知加工偏向的影响[D]. 沈鹏.新疆师范大学 2012
[3]不同效价情绪面孔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D]. 张伟娜.天津师范大学 2010
[4]吸毒者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 崔焕娟.苏州大学 2009
[5]抑郁症阈下情绪Stroop效应及ERP研究[D]. 徐舒靖.中南大学 2009
[6]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负性注意偏向的抑制特点及ERP研究[D]. 戴琴.第三军医大学 2008
[7]沉思和分心反应方式对抑郁者在情绪词汇上再认的影响[D]. 赵亚鹤.河北师范大学 2008
[8]大学生自我妨碍与自我差异、人格特质关系研究[D]. 张靓晶.首都师范大学 2008
[9]大学生的自卑心理[D]. 贾远娥.广西师范大学 2008
[10]初中生自我差异影响自我认知信息加工的实验研究[D]. 王莉爱.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64413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自我差异综述
1.1.1 自我差异内涵
1.1.2 自我差异的情绪效应
1.1.3 自我差异的信息加工
1.1.4 自我差异的相关研究
1.2 沉思与分心
1.2.1 沉思与分心内涵
1.2.2 沉思与分心的理论解释
第二章 研究构想
2.1 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意义
2.4.1 理论意义
2.4.2 现实意义
第三章 沉思与分心诱导下不同自我差异水平者情绪信息加工的注意偏向特点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材料
3.4 研究方法
3.4.1 研究被试
3.4.2 研究工具
3.4.3 实验设计
3.4.4 实验流程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被试基本情况
3.5.2 行为数据结果分析
3.6 本章讨论
3.6.1 沉思与分心条件下不同自我差异对不同情绪类型的反应潜伏期差异分析
3.6.2 沉思与分心条件下不同水平自我差异者对不同性质情绪面孔性质注视时间差异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低自我差异个体在沉思和分心诱导下的阈上情绪面孔信息加工特点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被试
4.3.2 研究材料
4.4 实验设计
4.5 研究程序
4.6 ERP 数据记录
4.7 数据处理
4.8 结果与分析
4.8.1 行为数据结果
4.8.2 ERP 结果
4.9 本章讨论
4.9.1 阈上沉思与分心条件下高低自我差异对不同类型情绪面孔边框判断的反应时差异分析
4.9.2 阈上沉思和分心诱条件下高低自我差异对不同类型的情绪面孔图片影响的ERP 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低自我差异个体在沉思和分心诱导下的阈下情绪面孔信息加工特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研究被试
5.3.2 研究材料
5.4 实验设计
5.5 研究程序
5.6 ERP 数据记录
5.7 数据处理
5.8 结果与分析
5.8.1 行为数据结果
5.8.2 ERP 结果
5.9 本章讨论
5.9.1 阈下沉思和分心诱条件下高低自我差异对不同类型的情绪面孔图片影响的ERP 分析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结果
6.2 研究结论
6.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6.3.1 研究的不足
6.3.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过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心理环境的关系研究[J]. 聂衍刚,涂巍,李水霞,吴少波. 教育导刊. 2012(04)
[2]青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张丽蓉,朱金红. 凯里学院学报. 2011(06)
[3]阈下正负性情绪启动对图像记忆影响的ERP研究[J]. 杨金华,邱江,王曼,张庆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8)
[4]面孔识别中脑电成分N170的研究概述[J]. 李明芳,张烨,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2)
[5]沉思和分心对抑郁个体分心抑制的影响[J]. 张均,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10)
[6]自我差异及其与情绪的关系[J]. 蔡循光. 学理论. 2010(10)
[7]羞怯与非羞怯大学生在早期面孔加工中的差异——来自ERP的电生理学证据[J]. 韩磊,马娟,焦亭,高峰强,郭永玉,王鹏. 心理学报. 2010(02)
[8]自我差异研究综述[J]. 王林飞.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9]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人格理论之对比研究[J]. 王明慧.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自我差异研究述评[J]. 杨荣华,陈中永. 心理科学. 2008(02)
硕士论文
[1]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沉思反应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 吴少波.广州大学 2012
[2]自我差异对青少年自我认知加工偏向的影响[D]. 沈鹏.新疆师范大学 2012
[3]不同效价情绪面孔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D]. 张伟娜.天津师范大学 2010
[4]吸毒者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 崔焕娟.苏州大学 2009
[5]抑郁症阈下情绪Stroop效应及ERP研究[D]. 徐舒靖.中南大学 2009
[6]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负性注意偏向的抑制特点及ERP研究[D]. 戴琴.第三军医大学 2008
[7]沉思和分心反应方式对抑郁者在情绪词汇上再认的影响[D]. 赵亚鹤.河北师范大学 2008
[8]大学生自我妨碍与自我差异、人格特质关系研究[D]. 张靓晶.首都师范大学 2008
[9]大学生的自卑心理[D]. 贾远娥.广西师范大学 2008
[10]初中生自我差异影响自我认知信息加工的实验研究[D]. 王莉爱.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64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6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