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双性化人格理论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1-12 22:51
大量研究表明,双性化是一种最佳的性别角色模式,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目前,国内外在幼儿双性化人格理论和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研究标准、内容等方面有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本文对双性化人格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并据此对幼儿双性化人格理论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双性化人格理论研究
(一) 双性化人格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二) 关于双性化人格概念的研究
(三) 关于双性化人格内容的研究
二、双性化人格理论研究
(一) 双性化人格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性别刻板印象
2.教育者性别
3.教育方式和内容
(二) 双性化人格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 实施幼儿双性化人格培养的途径
1.家庭教育
2.幼儿园教育
(1) 教师准备
(2) 儿童读物
(3) 游戏活动
3.社会教育
三、研究评述
(一) 研究已取得的成果
(二)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时间短, 内容狭隘, 理论支持不充分
2.没有明确双性化人格培养标准
(三)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校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教师准备[J]. 王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5)
[2]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教育觉知能力和行为水平——秉持和超越双性化人格理论[J]. 王峥. 学前教育研究. 2014(02)
[3]论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教师准备[J]. 刘春琼.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9)
[4]用荣格的原型理论解读幼儿双性化人格的培养[J]. 林超.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5]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J]. 姚伟,宫亚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6]近十年来的双性化人格研究综述——由李宇春中性之美想到的[J]. 胡燕,唐日新,张丽芳. 企业家天地. 2006(04)
[7]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 陈剑梅.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01)
[8]关于儿童教育中理想性别角色问题的探讨[J]. 韩仁生,孙丽丽.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9]培养小班幼儿“两性化”人格浅探[J]. 杜斌,陈淑欣. 学前教育研究. 2001(04)
[10]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 胡江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5)
本文编号:373056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双性化人格理论研究
(一) 双性化人格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二) 关于双性化人格概念的研究
(三) 关于双性化人格内容的研究
二、双性化人格理论研究
(一) 双性化人格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性别刻板印象
2.教育者性别
3.教育方式和内容
(二) 双性化人格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 实施幼儿双性化人格培养的途径
1.家庭教育
2.幼儿园教育
(1) 教师准备
(2) 儿童读物
(3) 游戏活动
3.社会教育
三、研究评述
(一) 研究已取得的成果
(二)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时间短, 内容狭隘, 理论支持不充分
2.没有明确双性化人格培养标准
(三)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校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教师准备[J]. 王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5)
[2]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教育觉知能力和行为水平——秉持和超越双性化人格理论[J]. 王峥. 学前教育研究. 2014(02)
[3]论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教师准备[J]. 刘春琼.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9)
[4]用荣格的原型理论解读幼儿双性化人格的培养[J]. 林超.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5]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J]. 姚伟,宫亚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6]近十年来的双性化人格研究综述——由李宇春中性之美想到的[J]. 胡燕,唐日新,张丽芳. 企业家天地. 2006(04)
[7]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 陈剑梅.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01)
[8]关于儿童教育中理想性别角色问题的探讨[J]. 韩仁生,孙丽丽.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9]培养小班幼儿“两性化”人格浅探[J]. 杜斌,陈淑欣. 学前教育研究. 2001(04)
[10]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 胡江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5)
本文编号:3730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3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