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的神经机制和测谎新指标初探
发布时间:2023-03-04 20:07
欺骗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它可能破坏社会协作,并从根本上挫伤社团精神。欺骗引起了广泛学科领域的关注,研究者们尤其对开发测谎技术持有很高的热情。近年来,fMRI技术在认知科学中的应用为考察欺骗的神经机制和开发新的测谎技术提供了契机,通过fMRI技术,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欺骗的执行阶段的神经机制,这些研究发现,执行控制功能在欺骗的执行阶段扮演关键角色,相应的,fMRI测谎技术则主要依据大脑执行控制系统的神经信号反推欺骗的发生。然而,欺骗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发生在具有前后因果联系的多重心理事件之中,脱离这些前后因果关系而单独考察欺骗的执行阶段无法揭示欺骗现象的真实本质。本研究在一个更为宏观的思路下,使用功能核磁共振(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和静息态下的功能连接方法(RSFC, rest-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等技术首次考察了与欺骗相关的多个心理成分,包括构成欺骗的内部诱因系统的人格成分、欺骗过程中表征事实真相的记忆成分、执行欺骗动作的执行成分、以及作为欺骗行为的反馈的结果成分的认知和神...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V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欺骗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1.1.1 欺骗的认知机制
1.1.2 欺骗的神经机制
1.1.3 实验范式
1.2 测谎的FMRI研究
1.2.1 fMRI测谎的神经指标
1.2.2 fMRI测谎研究的实验范式
1.2.3 fMRI测谎的个体诊断技术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2.1 问题提出
2.1.1 欺骗机制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有待探讨的问题
2.1.2 fMRI测谎研究面临的困境和可能的解决思路
2.2 研究方案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应用意义
2.4 研究创新之处
第3章 研究一 欺骗特质的神经机制及应用
3.1 实验1A 欺骗特质的神经机制初探
3.1.1 实验目的
3.1.2 方法
3.1.3 结果
3.2 实验1B RSFC模式对自发欺骗行为的预测效力
3.2.1 实验目的
3.2.2 方法
3.2.3 结果
3.3 讨论
3.3.1 诚实被试和欺骗被试在RSFC模式上的差异
3.3.2 RSFC模式对个体自发欺骗行为的预测效力
第4章 研究二 欺骗中记忆痕迹的神经机制及应用
4.1 实验2A 欺骗中记忆痕迹的神经机制
4.1.1 实验目的
4.1.2 方法
4.1.3 结果
4.2 实验2B PMTL信号对记忆痕迹的检测效力
4.2.1 实验目的
4.2.2 方法
4.2.3 结果
4.3 讨论
4.3.1 欺骗反应的神经机制
4.3.2 pMTL的记忆痕迹信号
4.3.3 pMTL信号对记忆痕迹的检测效力
第5章 研究三 欺骗结果影响执行阶段的神经信号及其测谎效力
5.1 实验3A 欺骗结果影响执行阶段的神经信号
5.1.1 实验目的
5.1.2 方法
5.1.3 结果
5.2 实验3B 欺骗结果影响执行阶段所诱发FMRI信号的测谎效力
5.2.1 实验目的
5.2.2 方法
5.2.3 结果
5.3 讨论
5.3.1 欺骗结果影响欺骗执行阶段的神经信号
5.3.2 欺骗结果影响欺骗执行阶段所诱发神经信号的测谎效力
第6章 研究四欺骗结果加工的神经机制及应用
6.1 实验4 误判加工的神经机制
6.1.1 实验目的
6.1.2 方法
6.1.3 结果
6.1.4 讨论
6.2 实验5 “做贼心虚”:欺骗结果加工的神经机制
6.2.1 实验目的
6.2.2 方法
6.2.3 结果
6.2.4 讨论
6.3 实验6 欺骗结果所诱发FMRI信号的测谎效力
6.3.1 实验目的
6.3.2 方法
6.3.3 结果
6.3.4 讨论
第7章 总讨论与结论
7.1 总讨论
7.1.1 欺骗的人格成分
7.1.2 欺骗的记忆成分
7.1.3 欺骗的执行成分
7.1.4 欺骗的结果成分
7.1.5 欺骗中各心理成分的作用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7.1.6 欺骗中各心理成分的典型神经信号在测谎中的应用
7.2 总结论
7.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未来研究的启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54921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V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欺骗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1.1.1 欺骗的认知机制
1.1.2 欺骗的神经机制
1.1.3 实验范式
1.2 测谎的FMRI研究
1.2.1 fMRI测谎的神经指标
1.2.2 fMRI测谎研究的实验范式
1.2.3 fMRI测谎的个体诊断技术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2.1 问题提出
2.1.1 欺骗机制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有待探讨的问题
2.1.2 fMRI测谎研究面临的困境和可能的解决思路
2.2 研究方案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应用意义
2.4 研究创新之处
第3章 研究一 欺骗特质的神经机制及应用
3.1 实验1A 欺骗特质的神经机制初探
3.1.1 实验目的
3.1.2 方法
3.1.3 结果
3.2 实验1B RSFC模式对自发欺骗行为的预测效力
3.2.1 实验目的
3.2.2 方法
3.2.3 结果
3.3 讨论
3.3.1 诚实被试和欺骗被试在RSFC模式上的差异
3.3.2 RSFC模式对个体自发欺骗行为的预测效力
第4章 研究二 欺骗中记忆痕迹的神经机制及应用
4.1 实验2A 欺骗中记忆痕迹的神经机制
4.1.1 实验目的
4.1.2 方法
4.1.3 结果
4.2 实验2B PMTL信号对记忆痕迹的检测效力
4.2.1 实验目的
4.2.2 方法
4.2.3 结果
4.3 讨论
4.3.1 欺骗反应的神经机制
4.3.2 pMTL的记忆痕迹信号
4.3.3 pMTL信号对记忆痕迹的检测效力
第5章 研究三 欺骗结果影响执行阶段的神经信号及其测谎效力
5.1 实验3A 欺骗结果影响执行阶段的神经信号
5.1.1 实验目的
5.1.2 方法
5.1.3 结果
5.2 实验3B 欺骗结果影响执行阶段所诱发FMRI信号的测谎效力
5.2.1 实验目的
5.2.2 方法
5.2.3 结果
5.3 讨论
5.3.1 欺骗结果影响欺骗执行阶段的神经信号
5.3.2 欺骗结果影响欺骗执行阶段所诱发神经信号的测谎效力
第6章 研究四欺骗结果加工的神经机制及应用
6.1 实验4 误判加工的神经机制
6.1.1 实验目的
6.1.2 方法
6.1.3 结果
6.1.4 讨论
6.2 实验5 “做贼心虚”:欺骗结果加工的神经机制
6.2.1 实验目的
6.2.2 方法
6.2.3 结果
6.2.4 讨论
6.3 实验6 欺骗结果所诱发FMRI信号的测谎效力
6.3.1 实验目的
6.3.2 方法
6.3.3 结果
6.3.4 讨论
第7章 总讨论与结论
7.1 总讨论
7.1.1 欺骗的人格成分
7.1.2 欺骗的记忆成分
7.1.3 欺骗的执行成分
7.1.4 欺骗的结果成分
7.1.5 欺骗中各心理成分的作用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7.1.6 欺骗中各心理成分的典型神经信号在测谎中的应用
7.2 总结论
7.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未来研究的启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54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5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