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道德补偿行为的发生机制:道德情绪和道德认同的不同作用

发布时间:2017-06-30 06:09

  本文关键词:道德补偿行为的发生机制:道德情绪和道德认同的不同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道德心理学界越来越关注道德补偿现象(或道德补偿行为)。道德补偿行为是指个体在做了不道德行为之后,偏爱通过利他性行为(或倾向)来减轻自己在不道德行为后产生的不道德感的行为趋向。以往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做过“亏心事”之后往往具有补偿性的利他倾向,然而还没有研究对道德补偿行为的心理机制进行考察。梳理文献发现,内疚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情绪在道德补偿行为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并且内疚情绪在作用于道德补偿行为的过程中,也受到道德认同等特质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试图从个体特质与个体情绪状态两者结合的角度来探究道德补偿行为的发生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性。探讨道德补偿行为内在发生机制的前提是先澄清不道德启动后引起的道德情绪——内疚这一关键变量的心理结构。因此本研究涵盖两个子研究。研究一主要通过因素分析探讨内疚情绪状态的心理结构,并据此编制内疚情绪量表。本研究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分析、综合被试访谈材料与理论建构方式,形成了内疚情绪量表的初始问卷,并按照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对438名被试数据进行分析,以检验和完善量表题项。研究二主要探讨道德补偿行为的内在发生机制。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建构了一个具有调节效应的中介模型,具体是不道德启动对道德补偿行为的作用过程中,受到内疚情绪状态的中介作用和道德认同这一道德特质因素的调节作用,通过对491位被试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检验和验证了囊括道德情绪、道德特质和道德行为等因素的道德补偿行为内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不道德启动产生的内疚情绪具有稳定的三维度心理结构,且自编的内疚情绪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内疚情绪具体可分为认识自我错误、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三个因子。(2)内疚情绪量表各项指标显示,其信效度较好。该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因素模型各项指标都已达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同时,认识自我错误、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分量表与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处于0.83~0.93之间,三维度间相关系数处于0.51-0.71之间,且与量表总分数的相关处于0.79~0.90之间。第二,道德补偿行为的内在发生机制是一个有调节效应的中介模型。(1)不道德启动、道德认同、内疚情绪与个体的道德补偿行为之间都呈正相关关系。(2)个体道德补偿行为的内在发生机制是一个具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模型。具体是不道德启动对道德补偿行为的作用过程中,受到内疚情绪状态的中介作用和道德认同这一道德特质因素的调节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道德情绪在个体的道德补偿行为的发生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道德认同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因此,在公民素质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中,既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公民或学生道德情绪情感的体验,又要强调他们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以更有效地提高公民和学生的亲社会水平。
【关键词】:道德补偿行为 内疚 道德认同 利他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1 文献综述11-24
  • 1.1 道德补偿行为的研究缘起11
  • 1.2 道德补偿行为的概念及其启动方式11-13
  • 1.3 道德补偿行为的研究进展13-16
  • 1.4 道德补偿行为的关键因素:内疚16-21
  • 1.5 影响内疚与道德补偿行为的其他因素:道德认同21-24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构思24-27
  • 2.1 问题提出24-25
  • 2.2 研究意义25
  • 2.3 研究构思25-27
  • 3 研究一 不道德启动后的心理——内疚的结构与测量27-38
  • 3.1 研究目的27
  • 3.2 研究假设27
  • 3.3 研究方法27-30
  • 3.4 研究结果30-36
  • 3.5 讨论36-38
  • 4 研究二 道德补偿行为的内在发生机制38-47
  • 4.1 研究目的38
  • 4.2 研究假设38
  • 4.3 研究方法38-40
  • 4.4 研究结果40-43
  • 4.5 讨论43-47
  • 5 总讨论47-53
  • 5.1 内疚感的结构47
  • 5.2 道德补偿行为的作用机制47-48
  • 5.3 本研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48-50
  • 5.4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50-51
  • 5.5 本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51-53
  • 参考文献53-59
  • 附录59-63
  • 致谢63-6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详;杨治良;郝雁丽;;理性学习的局限:道德情绪理论对道德养成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7年03期

2 胡金生;;中文版内疚感问卷的信、效度及调查结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3 施承孙,钱铭怡;羞耻和内疚的差异[J];心理学动态;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肖肖;东方人的道德情绪与掩饰行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道德补偿行为的发生机制:道德情绪和道德认同的不同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0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500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b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