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延迟满足:基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自我调节

发布时间:2017-07-07 20:25

  本文关键词:延迟满足:基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自我调节


  更多相关文章: 延迟满足 自我调节 未来时间洞察力 生理机制


【摘要】:延迟满足是个体为获得更有价值的奖励结果,坚持目标行为而推迟即时性满足的倾向与行为。其产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未来取向的自我调节。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延迟满足的作用可由期望-价值理论、解释水平理论和自我调节周期模型等多种理论进行解释。除行为层面的机制,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延迟满足涉及腹侧额叶-纹状体环路等相似的脑机制。未来研究需深化和延迟满足的理论机制,明确与时间洞察力各维度的复杂关系,探究与时间洞察力相同的生理神经机制,促进其应用于社会实践。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关键词】延迟满足 自我调节 未来时间洞察力 生理机制
【基金】: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研究团队建设项目(TR2012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SWU130937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CZX043)的资助
【分类号】:B848
【正文快照】: 1引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无成。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凡事不可急于求成,克制与坚持往往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经之路,这涉及到延迟满足的概念。所谓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DOG),指个体为获得更大的奖励结果,坚持目标行为而推迟即时性满足的倾向与行为(Mischel,19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晓玲;张云;吴明证;;解释水平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应用心理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雨露;;自我调节结构研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2 金哲洙;;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研究状况及趋势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钟毅平;陈文龙;;心理距离对不道德行为判断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4 徐小洲;叶映华;;大学生创业信念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牛玉柏;岳园;闵祥娟;;学龄前儿童事件性前瞻记忆与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12期

6 王财玉;;错过购买情境下消费者“不行动惯性”研究——解释水平理论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7 谢贤春;简丽英;;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的自我调节策略[J];海外英语;2011年13期

8 张珊珊;刘霞;张野;;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9 赵小云;谭顶良;;未来目标的心理学研究:类型、功能及其作用条件[J];教育导刊;2010年10期

10 庄妍;;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延迟满足关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敏;刘颖;;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离职倾向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姝琼;青少年未来取向与学业、情绪适应关系的追踪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章璇;时间距离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永进;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定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孙晓玲;大学生自我透视的时间距离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袁国方;时间框架效应下知识团队任务设计与任务执行冲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刘琰;消费者鼠碑期望及其满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肖丽;消费者的权力感和价格参照来源对其价格公平感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魏连娣;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未来时间透视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目标定向、学习成绩与师生关系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齐鑫超;中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特点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刘雯雯;自杀意念高中生的自我认知特征[D];河南大学;2011年

4 成秀梅;整体—局部知觉对自我控制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蒋美娥;社会距离对创造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彬晓;情绪强度对时间距离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晶;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敏;从解释水平理论透视消费者的广告态度[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9 罗晓燕;认知风格、解释水平及情绪对冲动性购买行为影响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柯晓扬;高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玲;闫伟;;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5期

2 迟成勇;试论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3 黄龙;;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宋树奇;丁晓雯;郝雪;;高校艺术类学生心理问题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03期

5 周国韬,张林,付桂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6 王轶楠;;试析情绪在个体自我调节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张琦;;怎样拥有好心情?[J];政工学刊;2010年01期

8 赵华龙,石艳玲;论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与自我调节[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9 李浩然,张闻秀,张胜新;欧美和日本对儿童自我调节行为的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贾晓波;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J];天津教育;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黄希庭;;未来取向研究综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宋芳;杨丽珠;;儿童行为问卷(CBQ)的中文修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周春燕;黄希庭;;时间距离对未来事件解释水平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雷雳;李冬梅;;青少年人格、自我调节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惠泉;;老年人的情绪与长寿[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6 陈少慧;;编题的作业形式对小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洋;方平;;反馈类型对不同调节水平学生情绪及认知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秦萍;;和谐心理观及其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困境与反思[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亚男;郑日昌;潘子彦;;中学生情商问卷的编制及结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单欣欣;胡卫平;袁焱;强红蕾;王志芳;;小学生学习策略问卷编制及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昊飞;高温下得学会自我调节,当心“夏季情感障碍”[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第一军医大学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副教授 严金海;要学会自我调节身心[N];信息时报;2001年

3 黄金兰;中年女性对待心理压力的自我调节[N];湖北科技报;2005年

4 平凡;自我调节战胜自卑[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朱珍建;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N];中国体育报;2002年

6 沙昊;学会自我调节 走出情绪低谷[N];民主协商报;2006年

7 记者 岳德亮;专家提醒:“情绪中暑”需及时自我调节[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佳驰;自我调节 消除烦躁心理[N];国际商报;2003年

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高文斌;子不教,父何“过”?[N];健康报;2011年

10 袁睿;职业女性心累[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永进;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定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王元;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婵;青少年积极品质的成分、测量及其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杨洁敏;主客体因素对疼痛共情的影响及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琰;榜样示范和认知系统激活对小学高年级聋生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0年

2 郭明春;父母因素与学习自我调节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晓;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宝翠;农村母亲依恋和教养方式对3-5岁学前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及策略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雷小兰;高职院校学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特点的访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钟庚;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吴彩萍;3-5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纪海英;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静;榜样强化与冷/热系统的激活对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许传珊;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个体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31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531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0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