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时间空间隐喻在汉语动词语义加工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7-14 04:04

  本文关键词:时间空间隐喻在汉语动词语义加工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动词 隐含延续时间 时间空间隐喻


【摘要】:通过2个实验,考察时间空间隐喻在汉语动词语义加工中的作用。实验1表明,在动词隐含延续时间判断任务中,当动词隐含延续时间的长度("长 短")与字词呈现的空间长度("宽 窄")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慢,表明语义加工受到了干扰;实验2采取词性判断任务,发现隐含延续时间长的动词的加工时间更长,动词隐含延续时间的长度与字词呈现的空间长度不一致时,被试的加工变慢。整个研究表明,动词的隐含延续时间基于被试的知识经验和水平空间长度来表征,支持弱势的隐喻表征观。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郑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动词 隐含延续时间 时间空间隐喻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14XNLQ05)
【分类号】:B842.3
【正文快照】: 1引言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动词是句子的中心,其他句子成分都与它相联系,受它影响。在英语中,动词主要表示动作,其次表示事物的状态和性质,这一点与汉语基本一致。对比分析却表明,中、英文动词的用法和语法功能存在着很多差异。首先,英语动词的分类清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冬梅;动词转指名词的类型及相关解释[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2 刘丹青;;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彩红;;“烙饼”类同形异构复合词“潜标记”转指的认知[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姜自霞;丁崇明;侯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双音节动名兼类词[J];辞书研究;2011年03期

3 赵彬;;“转喻”与“程度副词+名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王峰;刘雪芹;;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木兰辞》译文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胡建华;;句法对称与名动均衡——从语义密度和传染性看实词[J];当代语言学;2013年01期

6 徐江;郑莉;张海明;;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陆与本族语学者英语科研论文模糊限制语比较研究——以国际期刊《纳米技术》论文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02期

7 彭国珍;杨晓东;赵逸亚;;国内外连动结构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13年03期

8 刘芳;匡忱;刘颖;王爱玲;;汉语作为动词型语言的“中动结构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年01期

9 江晓红;;转喻研究述评:认知语言学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胡方芳;;转喻研究的历史:不断泛化的过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白莲花;韩汉语语序类型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沈小仙;古代官名的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何星;名转动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杨成虎;语法转喻的认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艳;《论衡》联合式双音词语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秀娟;《吕氏春秋》形容词转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美霞;《庄子》谓词转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黄念;英语词典自指义项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王淑云;英汉人体名词转动的认知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马志芳;英语动词的名词化认知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7 陈洁;从认知角度看汉英日语的“口齿唇舌——言语言说”转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于海珍;指称信息的不确定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东;述宾式V+N组合动名换位后形成的句法结构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10 陈洁;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中的“口齿唇舌”转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戴浩一;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4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5 姚振武;关于自指和转指[J];古汉语研究;1994年03期

6 刘丹青;词类和词长的相关性──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二[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姚振武;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上)[J];语文研究;1995年02期

8 姚振武;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下)[J];语文研究;1995年03期

9 陈平;;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J];中国语文;1994年03期

10 姚振武;;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原因及规律[J];中国语文;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林,,王振勇,蒲晓容;条件推理中的命题语义加工[J];心理科学;1994年06期

2 张钦,崔丽霞;语义加工中的具体性效应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方环海;赵鸣;高明阳;刘红;;言语障碍的语义加工及其脑区机制[J];中国康复;2007年05期

4 赵鸣;杨亦鸣;王梅;刘红;方环海;方环非;;母语为汉语者言语障碍的语义加工及其脑区机制(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4期

5 柴文竹;;否定极性词语允准条件的语义加工——以否定极性词“任何”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王军妮;王勇慧;O@建锋;;不同控制水平下的汉字语义加工[J];心理科学;2013年05期

7 王振勇,张庆林,蒲晓容;析取推理中的前提语义加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8 陈栩茜;张积家;;时间隐喻在汉语时间量词语义加工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9 高定国,刘淑华,丁玉珑,饶恒毅;语音信息对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语义加工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5年01期

10 潘伟;饶恒毅;高定国;;刺激呈现时间对汉字语义加工脑偏侧化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虹;杨玉芳;;语篇话题结构对语义加工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黄丹;丁玉珑;高定国;;汉字词形对汉语语义加工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乌云高娃;朴秋虹;张亚旭;;汉语句法功能上优先于语义吗?来自默读任务的证据[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赵华;毛善平;;非流利型失语患者对汉语句子理解的句法和语义加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潘伟;;刺激呈现时间对汉字语义加工的脑偏侧化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蒋晓鸣;周晓林;;加工复杂层级结构中的多重语义制约:高层级过程不能被完全阻断[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积家;汪新筱;王悦;;时间隐喻对汉语动词加工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张辉;;汉语熟语语义加工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朱夏燕;王穗苹;;中文句子理解中语义和句法加工的ERP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李娟;罗跃嘉;江新;翁旭初;;汉字、拼音和英文词语义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春玲;弱智儿童语义加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宁;汉语句子理解中句法加工与语义加工间关系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军妮;不同启动条件对汉字语义加工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安静;中国古诗语义加工中的切分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许振国;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明亮;不同通道条件下大学生简单乘法心算的语义加工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廖庆燕;情绪语义与情绪韵律加工自动性的老化效应[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贾丹丹;汉语语句中情绪韵律与语义预期违反加工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范兰云;句法和语义加工在傣族儿童理解汉语句子中的作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美雄;统计图理解的语义加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安龙;汉语词汇的阈下语义加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9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539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9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