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情绪调节策略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7-30 15:09

  本文关键词:情绪调节策略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压力性生活事件 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 病理性网络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PIU)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对555名工读生进行测量。结果:1压力性生活事件、表达抑制与工读生PIU呈显著正相关,认知重评与工读生PIU呈显著负相关。2表达抑制会增强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工读生PIU的风险效应;认知重评能够缓冲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工读生PIU的风险效应。结论: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PIU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警察学院学生处;
【关键词】压力性生活事件 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 病理性网络使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116,3136023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4053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190029) 江西省博士后科研择优资助项目(2013KY08) 江西省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项目(2013RC18) 江西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13ZD3L011) 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13YB036)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Y1320) 江西师范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资助计划 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度科研计划项目 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度第二批青年成长基金项目 江西师范大学教学改革课题的资助
【分类号】:B842.6
【正文快照】: 目前,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Use,PIU)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1]。青少年PIU的比例比较高[2,3],而工读生PIU的比例高于普通学生比例[4]。PIU会导致青少年学业困难、行为问题、焦虑、抑郁、社会功能受损等一系列问题[3,5-7]。因此,应积极探索影响工读生PIU的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宝娟;温忠麟;;单维测验合成信度三种区间估计的比较[J];心理学报;2011年04期

2 雷雳;;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实证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3 代维祝;张卫;李董平;喻承甫;文超;;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感恩与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4 张锦涛;陈超;刘凤娥;邓林园;方晓义;;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和态度、网络使用同伴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6期

5 叶宝娟;杨强;胡竹菁;;父母控制、不良同伴和感觉寻求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6期

6 叶宝娟;易娟;杨强;陈启山;张领弟;;感觉寻求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效应[J];心理科学;2013年01期

7 荀寿温;黄峥;郭菲;侯金芹;陈祉妍;;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双向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8 叶宝娟;余树英;胡竹菁;;压力、感恩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4期

9 徐远超;杨裕萍;吴大兴;;冲动性在负性情绪与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6期

10 叶宝娟;刘建平;杨强;;感觉寻求对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梁媛;;感恩的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2 傅俏俏;苗静宇;陈启山;;亲子依恋对小学高年级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12期

3 王亚非;吴满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征分析及研究路径探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2期

4 左昕;曾国强;文雄;彭李;杨安强;刘波涛;于永菊;李敏;;某部海军陆战队员认知偏向和自我接纳对应激后成长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5 聂衍刚;窦凯;王玉洁;;冲动性与网络成瘾: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3期

6 魏昶;汪瑜;;留守儿童自尊、社会支持和学业成绩的关系[J];价值工程;2015年06期

7 陈安琪;;浅析领悟社会支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年02期

8 叶宝娟;杨强;;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估计单维测验的信度[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11期

9 叶宝娟;;偏态分布下单维测验合成信度三种区间估计的比较[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年10期

10 吴瑞林;袁克海;;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合成信度及其使用问题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魏华;压力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尹剑春;急性正念运动对不同情绪图片刺激下情绪反应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小兰;高职院校学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特点的访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程永东;职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4 郑诚;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翟牡丹;大学生感恩品质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思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3年

7 周为坚;大学生网瘾易感性人格、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韦威全;海洛因成瘾者渴求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量表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蒋欣;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组织支持感和情感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10 卜琳;中学生感恩和相关因素的研究及教育意义[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平;李董平;张卫;;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雷雳;伍亚娜;;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2期

3 姜媛;白学军;沈德立;;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3期

4 刘永海;;当代享乐主义思潮的形成、基本特征和危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2期

5 郭永玉;交往、成就: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的心理学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6 刘惠军;纪海英;王英;;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医生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预测作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马俊岭;郭海英;潘燕君;;毒品的危害及戒毒方法[J];淮海医药;2010年01期

8 杨文娇,周治金;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9 张卫;李董平;谢志杰;;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肖崇好;;自我监控量表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利云;负性生活事件与大中学生人生目标:基本心理需要中介作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2 付歆;陕西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丽云,吴作勇,李克均,王志铭,王宇中,李炽民,王爱英;对青年学生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2 刘兆荣,赵玲玲,王绪东;中学生紧张性的生活事件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1年04期

3 黄锟,陶芳标,高茗,李光友;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1期

4 黄雪竹;郭兰婷;唐光政;;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5 荆怀福;;师范学院特困生幸福感认识成分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4期

6 赵久波;张小远;;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发生的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7 罗伟;孙雅娜;王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8 张梅;李福洪;辛自强;赵献梓;;职业和普通高中学生生活事件对比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9 赵慧敏;;大学生生活事件、自尊对情感的调节效应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李月;;大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情绪的相关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末;杨鑫辉;刘燕;;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翠翠;刘衍玲;刘传星;;国内生活事件的研究述评[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郑璐璐;孙晓军;魏华;何青青;郑晓燕;;大学生生活事件、网络成瘾与自我隐瞒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周宗奎;燕路遥;何青青;郑晓燕;;大学生生活事件和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浩;董妍;俞国良;;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消极生活事件应对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姚梅玲;赵悦淑;靳彦琴;;父母职业对中学生生活事件的影响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9 林筱念;张永欣;张笑容;谷传华;田梦潇;;护理专业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韧性、自信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翟紫艳;魏华;郑璐璐;何青青;;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韧性的中介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飞;良好的情绪 健康的基础[N];山西科技报;2004年

2 孙时进 刘佳琛;社会压力之下的生存[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主任 袁浩龙;情绪的“零存整取”[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北京安定医院教授 蔡焯基;丧失感 威胁感 不安全感——致病[N];北京日报;2001年

5 李鑫;心理问题等级划分[N];保健时报;2004年

6 康心;烦忧谁之过 认知惹的祸[N];健康报;2003年

7 何茜;老人要善于化解消极情绪[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8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心理咨询师 徐东;休情绪假能回避坏心情?[N];北京日报;2012年

9 北京安定医院主管心理师 李建茹;与压力和平共处[N];健康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位东涛;生活事件与神经质影响焦虑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3 陈健;自悯影响无望抑郁的心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亭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万铮;生活事件对已婚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蒋燕宾;大学生正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莎莎;老年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翠金;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6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志标;广州大学生生活事件问卷的编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曹亚杰;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雅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学习压力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孙志鹏;高校毕业生生活事件问卷的编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4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594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