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情境下不同成就目标对大学生自我妨碍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反馈情境下不同成就目标对大学生自我妨碍的影响
【摘要】:自我妨碍指在能力评价情境中,个体为回避可能出现的消极结果而有意或无意采取减少努力、设置阻碍的行为,以操纵自己或他人对自我能力进行评价的一种保护性策略。以往研究对自我妨碍的多相关因素调查偏多。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情境因素对自我妨碍的发生有直接作用。所以,结合情境变量进行研究,能够增强人们对自我妨碍发生发展机制的理解。但目前对于此方面的实验研究却着墨较少。本研究运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了有无反馈和非依随性正负反馈两类情境,目的是探索在这两类反馈情境下不同成就目标定向大学生的自我妨碍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共包含2个实验。实验一从正面减少自我妨碍的视角考查有无反馈对不同成就目标定向个体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显示,有反馈组的行动式自我妨碍显著少于无反馈组。也就是说,有反馈能够减少被试使用自我妨碍的程度。基于前人的研究显示,非依随性反馈下被试的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真实反馈。实验二则从反面诱发自我妨碍的角度考察非依随性正、负反馈在引发个体不确定自我形象下,四种成就目标定向大学生自我妨碍的变化。实验二结果显示,非依随性反馈和成就目标定向存在交互作用。结论:(1)声称式自我妨碍具有普遍性。(2)在能力评价情境中,男性比女性做出更多的自我妨碍行为。(3)成就目标定向和非依随性反馈共同对自我妨碍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自我妨碍这种心理现象的认识需要结合情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4)非依随性正反馈下声称式自我妨碍水平和行动式自我妨碍水平显著低于非依随性负反馈条件下。该结果说明了积极情绪可以帮助人们处理一些不愉快或不安感的负面感知。所以在教育工作中,应当适当的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并且保持评价的一致性。
【关键词】:反馈情境 自我妨碍 成就目标定向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文献综述11-32
- 1.1 自我妨碍11-18
- 1.1.1 自我妨碍的提出11-12
- 1.1.2 自我妨碍的表现形式12-14
- 1.1.3 自我妨碍的作用机制14-15
- 1.1.4 自我妨碍的效用研究15-17
- 1.1.5 自我妨碍的研究方法17-18
- 1.2 自我妨碍的主要预测因素18-23
- 1.2.1 个体特征因素18-21
- 1.2.2 情境因素21-23
- 1.3 反馈情境与自我妨碍23-26
- 1.3.1 反馈的概述23-24
- 1.3.2 反馈情境与自我妨碍关系研究24-26
- 1.4 成就目标与自我妨碍26-32
- 1.4.1 成就目标的内涵26-29
- 1.4.2 成就目标与自我妨碍的关系29-30
- 1.4.3 反馈情境与成就目标适应性的研究30-32
- 2 问题提出、研究思路及意义32-35
- 2.1 问题提出32-33
- 2.2 研究假设33
- 2.3 研究思路33-34
- 2.4 研究意义34-35
- 2.4.1 理论意义34
- 2.4.2 现实意义34-35
- 3 实证研究35-49
- 3.1 实验一:有无反馈对不同成就目标大学生自我妨碍的影响35-42
- 3.1.1 实验目的35
- 3.1.2 被试选取及实验材料35-36
- 3.1.3 实验设计36
- 3.1.4 实验流程36-37
- 3.1.5 数据分析37-41
- 3.1.6 讨论41-42
- 3.2 实验二:非依随性反馈情境下,,对不同成就目标大学生自我妨碍的研究42-49
- 3.2.1 实验目的42-43
- 3.2.2 被试选取及实验材料43
- 3.2.3 实验设计43-44
- 3.2.4 实验流程44
- 3.2.5 实验结果与分析44-47
- 3.2.6 讨论47-49
- 4 综合讨论49-58
- 4.1 大学生自我妨碍水平、成就目标定向的现状50-51
- 4.2 性别在自我妨碍上的差异51-52
- 4.3 有无反馈和成就目标定向对自我妨碍的影响52-54
- 4.4 非依随性反馈情境和成就目标对自我妨碍的影响54-58
- 5 总结论58-59
- 6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59-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66-68
- 个人简历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丁凤琴;;大学生内隐助人态度的情境效应[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年04期
2 顾毅;庞萍;;翻译教学中的翻译情境意识(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2年03期
3 黄涛;论语言民俗情境的构成与功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郑信军;动机与情境对不同自控水平儿童学业求助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5 杨渝玲;情境因素——经济学分析之要件——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哲学审视[J];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朱秋飞;何贵兵;;传统美德认同和责任情境对大学生责任行为倾向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1年01期
7 万文涛;品德结构新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8 闫志英;卢家楣;;移情反应的研究——基于个体倾向与情境的双重视角[J];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9 海春花;;交流意愿成因发展研究:从持久之个性特质到动态之情境因素[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Z2期
10 何枭贤;;以情境为依托 以创新促会学——情境因素在学生学会学习英语课题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立新;罗品一;;铸造情境培养表达[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江根源;;网络社区中的隐私关注与其互动情境间的作用关系[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燕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分摊损失比分享收益更应注重分配公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林;情境感知通信的计算机免疫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张剑 ;影响员工创造性绩效的组织情境因素及动机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晶晶;跨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影响机制[D];宁夏大学;2015年
2 张宇驰;求偶相关情境对面孔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代涛涛;对人知觉和评价中的内容偏好及情境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姚瑶;负性情绪与听觉注意分散对电厂操作员情境意识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建波;基于知识情境的知识推送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许慧;情境因素对消费者在线冲动购买影响的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5年
7 张建丽;职业选拔情境中人格测量的qIAT技术应用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阮盼;情境预防在我国城市社区治安防控的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9 高熙鸽;情境预防理论视域下的基层腐败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朱芊里;人际责任与疼痛共情的关系探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2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0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