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中的中介效应分析意义及方法评述
本文关键词:心理学研究中的中介效应分析意义及方法评述
更多相关文章: 中介效应 依次检验法 Sobel方法 区间估计法 效应量 综述
【摘要】:中介效应分析有助于揭示心理现象间复杂的间接关系,也有助于间接分析横断研究中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常用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有依次检验法、Sobel方法、区间估计法,从统计功效和适用广度来看,区间估计法中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最为优秀。中介效应分析不仅要探明效应是否存在,还需要计算效应量大小,效应量指数有ab/c、k2和R2med三种,相比较而言,R2med在衡量效应量时较为稳定。中介效应分析还处于初级阶段,更复杂中介模型的理论架构及分析方法探讨将是未来中介效应研究的趋势。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关键词】: 中介效应 依次检验法 Sobel方法 区间估计法 效应量 综述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1171073)
【分类号】:B849
【正文快照】: 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在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中寻找因果关系,以达到由某一现象或某些现象组合预测另一现象或另一现象组合的目的。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内隐性,当一个研究设计确定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后,自变量可能通过第3个变量或第3个变量组合对因变量构成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珊珊;胡媛艳;刘丽;;消极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7期
2 邵来成;郑宗军;刘彦楼;;高中生自我批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3 刘兴华;孟长治;陈文君;;大学生觉知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4 范金刚;门金泽;;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在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5 刘惠军;郭德俊;李宏利;高培霞;;成就目标定向、测验焦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6年02期
6 刘启刚;刘永贤;;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作用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年08期
7 王恩界;;应激源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应付方式的中介效应[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张金荣;孙晓杰;杨红梅;;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1期
9 庞智辉;游志麒;周宗奎;范翠英;李晓军;;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10 平凡;周宗奎;潘清泉;;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自我表露和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本先;高姗姗;;大学生自尊在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百华;傅亚强;;飞机座舱显示格式对态势了解与作业绩效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郑雪梅;张景焕;;父母教养方式对创造力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检验[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洪玉;王蕊;;情绪智力在大五人格与学业满意度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常淑敏;张玲玲;张文新;周秀琴;;未来教育规划及评价在青少年同伴群体特征与学业适应间的中介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孙健敏;王震;;认知风格与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人与组织匹配的视角[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宏宇;许燕;;自杀意念与抑郁关系——沉浸的中介机制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宏宇;许燕;;自杀意念者何以抑郁?——沉浸的中介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人格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3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阳海英;认知失调及社会比较与自控损耗:调节、中介、补偿与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5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琳;学生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幽默风格的中介效应与幽默感的调节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绍珍;个体—组织主观匹配对警察工作倦怠影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海华;高中生审美心理素质与压力、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陈润龙;组织支持影响工作投入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尚秀华;青少年依恋、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彦楼;大学生自我概念、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郑雪梅;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晨;大学生调节模式、时间洞察力与拖延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9 沈伊默;心理契约破坏与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反应间的中介效应检验[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冯旎;公正世界观对负性情绪的缓冲作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3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0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