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认知与社会认知中内隐过程及其脑机制
本文关键词:基础认知与社会认知中内隐过程及其脑机制
【摘要】: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认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行为的意图及情感的认识,是人际互动的重要方面,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全面深入地对社会认知和基础认知中自动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综述,对基础认知与社会认知的研究方式进行了比较。自动加工过程是社会认知和基础认知中都存在的重要过程,从脑机制研究角度,相关的电生理学指标(如N400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指标来考察社会认知中的自动加工过程。本文从社会认知与基础认知的比较入手,介绍了各种领域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关键词】: 社会认知 脑机制 内隐 自动加工。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FBB1205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30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0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100729)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1JCYBJC00600)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JX12-037)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JX11-096) 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CE2003)的资助 天津市“131”第三层次人才培养(ZX110181)的资助
【分类号】:B842.1
【正文快照】: 心理学中的认知是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揭示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大脑能够根据目的、期待和任务定势(task-set)等特定任务要求来灵活执行对信息的认知加工活动。社会认知则是研究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媛媛;罗跃嘉;;主观幸福感的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2 张晶晶;杨立昊;;感恩概念及其脑机制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志杰,黄希庭;时间认知的脑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4 杨红升;自我面孔识别的独特性[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5 俞华华;;数字加工的脑机制探析[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6 隋雪;吕佳;;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脑机制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杨群;邱江;张庆林;;演绎推理的认知和脑机制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8 魏娜;丁国盛;;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脑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10期
9 罗艳琳,罗跃嘉;视觉运动知觉脑机制的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10 陈衍;白学军;;发展性阅读障碍语音缺陷的脑科学研究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云;罗跃嘉;;小数目计算的脑机制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2 王敏;代天恩;张庆林;;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汉字新语义产生的脑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佘毅敏;;关于视觉表象与视知觉共享脑机制的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陈有国;;时间认知脑机制的实验范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光辉;徐夫真;王益文;;认知发展的脑机制研究:问题与展望[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渠春环;;复杂环境对空间记忆衰退补偿作用的动物模型及相关脑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立花;侯忠伟;王益文;;面孔认知发展的脑机制:儿童与成人的比较[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黄好;罗禹;李红;;道德判断的理论观点及其脑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肖岑;侯超;王益文;;“心理理论”与前额叶的关系[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益文;张文新;;多元智能脑机制的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武秋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机制研究揭示快速识别文字如何发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舒华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从语言障碍 探索语言认知及其神经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郭婷婷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情绪复杂性与身心健康:情绪觉察的重要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林崇德;中国心理学的三十年[N];光明日报;2008年
5 黄华新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哲学视角中的当代认知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福;创造性的脑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2 马庆霞;青少年恐惧情绪及调节发展的fMRI和EEG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海燕;青少年恐惧情绪再评价调节脑机制fMRI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丁国盛;中英双语者词汇表征与加工的脑机制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培峰;迷信与宗教信仰的认知与脑机制探索[D];西南大学;2010年
6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邱江;顿悟问题解决中原型激活的认知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朱海燕;海洛因戒除者的认知与情绪加工特性及其脑机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刘凤英;类别特征推理的认知机制及脑机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张锋;时序知觉的重复启动效应[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芳;顿悟的脑机制:来自远距离联想任务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杜雪;阈下启动创伤信息对地震亲历者影响的脑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刘岩;“心理理论”推理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春萍;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简单心算的ERP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凤锐;脑筋急转弯问题解决中顿悟反应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邹高祥;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对反应抑制影响的脑机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梁欢欢;创造性知觉的神经活动阶段:来自ERP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2年
8 尹杰;大学生浪漫感的性别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桂菲菲;幸灾乐祸情绪的脑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李静华;内隐/外显不同水平攻击者对攻击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行为与脑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2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1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