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选项具有诊断信息的多选题认知诊断测验编制

发布时间:2017-08-03 08:15

  本文关键词:选项具有诊断信息的多选题认知诊断测验编制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诊断测验 多选题 诊断信息


【摘要】:编制选项具有诊断信息的多选题是提高多选题认知诊断测验诊断效果的有效方法。研究从认知诊断的目标出发,根据认知诊断测验质量的评价标准,结合多选题的特点,探讨选项具有诊断信息的多选题认知诊断测验编制的原则。同时,结合多选题的特点和多选题采用称名计分方式的需要,对编制选项具有诊断信息的多选题提出两点要求。根据多选题认知诊断测验编制的原则和要求,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多选题认知诊断测验编制的步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所提出的原则和要求编制的多选题认知诊断测验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说明这些原则和要求合理、可行。由于这些原则、要求和步骤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它对于编制多选题认知诊断测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江西省心理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认知诊断测验 多选题 诊断信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084、31160203、31100756、31360237、3130087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YY055、13BYY08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3YJC880060)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3207、GJJ13208、GJJ13209、GJJ13226、GJJ13227)
【分类号】:B842.1
【正文快照】: 1引言认知诊断测验的质量直接影响诊断分类的效果,因此,编制具有较好区分能力的认知诊断测验非常重要,编制能具有较好区分能力的认知诊断测验是对所有的被试进行准确分类的保证。认知诊断测验的编制包括测验项目形式的选择。多选题被认为是最通用、最有效的测验项目形式(Aira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树良;杨淑群;汪文义;;可达矩阵在认知诊断测验编制中的重要作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蔡艳;涂冬波;丁树良;;认知诊断测验编制的理论及方法[J];考试研究;2010年03期

3 丁树良;毛萌萌;汪文义;罗芬;;教育认知诊断测验与认知模型一致性的评估[J];心理学报;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金晖;张淑梅;辛涛;;缺失数据下等级反应模型参数MCMC估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毛秀珍;辛涛;;认知诊断CAT中选题策略的改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涂冬波,蔡艳;信息函数在标准参照测验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祖俭;黄国兵;丁树良;;基于遗传算法的项目反应理论3PLM参数估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刘发明;丁树良;;多维自适应测验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周婕;丁树良;陈平;;多级评分CAT的认知诊断方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吴锐;丁树良;甘登文;;一种新的项目反应理论等值准则——余弦准则[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李佳;丁树良;汪文义;吴锐;;基于IRT模型的智能组卷策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蔡艳;丁树良;涂冬波;蔡尔清;;广义阶层线性模型下铆题存在DIF时的测验等值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杨淑群;丁树良;;有效对象的判定理论与方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瑶瑶;刘希林;尚志海;;泥石流灾害可接受风险调查问卷设计[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康洲;基于测试使用论证的听力理解任务效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蔡艳;群体水平的英语阅读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及认知诊断[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兴凯;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信任机制与测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陆艳平;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综合评价及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俞丽华;偏头痛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量表研制及性能初步考评[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赵顶位;中小学生几何类比推理能力诊断评价中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毛萌萌;引进粒计算与形式概念分析技术的认知诊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圣刚;人格测量中的概率展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鹿士义;汉语水平考试(HSK)的DIF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蕾;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组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杜宣宣;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选题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玲艳;认知诊断中分类准确率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凌云;认知诊断中项目属性自动标识策略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肃平;基于J2EE的考试题库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旭;涉密人员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丽媛;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海彬;城市居民安全感问卷的编制及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华群;基于IRT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徐家华;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树良,罗芬;求偏序关系Hasse图的算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周婕;丁树良;陈平;;多级评分CAT的认知诊断方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祝玉芳;丁树良;;规则空间模型理论基础的改进[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丁树良;杨淑群;汪文义;;可达矩阵在认知诊断测验编制中的重要作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杨淑群;丁树良;;有效对象的判定理论与方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涂冬波;漆书青;戴海琦;蔡艳;丁树良;;教育考试中的认知诊断评估[J];考试研究;2008年04期

7 许志勇;丁树良;汪文义;涂冬波;;促进学生学习测验开发的探讨[J];中国考试;2010年07期

8 杨淑群;蔡声镇;丁树良;林海菁;丁秋林;;求解简化Q矩阵的扩张算法[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丁树良;汪文义;杨淑群;;认知诊断测验蓝图的设计[J];心理科学;2011年02期

10 林海菁;丁树良;;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研究与实现[J];心理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骏;矩阵完成问题的项目生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涂冬波;项目自动生成的小学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诊断CAT编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天;戴晓阳;;被试功能差异分析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2 李海垒;张文新;于凤杰;;青少年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1期

3 池丽萍;苏谦;;青少年依恋环境的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功能[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5期

4 李洪曾;吕月华;;设计教育实验方案问题(二)[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4年03期

5 胡佩诚,陈冬梅;主试性别对男女被试疼痛表达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4期

6 彭芹芳;;该表扬孩子什么[J];大众心理学;2003年08期

7 袁登华,王重鸣;心理实验设计的程序化思路[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8 郭晓薇,贺荟中;对BSV模型的外延推论及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9 曲小军,施建农;评价和奖赏对场依存、场独立儿童语言创造力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6期

10 骆方;郝若平;刘红云;;职业选拔情景中被试作假的实验研究[J];晋阳学刊;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清芬;沃建中;陈浩莺;;记忆状态下中小学生脑波超慢涨落特点变化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牟炜民;;观察点、场景内在参照系与场景识别[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颂;;双因素理论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孟庆茂;;再认的指标及其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汪安圣;邱子磊;;解决问题过程中策略和知识结构的成份分析[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施媛媛;蔡华俭;;中国人还有仁爱吗?——人脸感知为我们提供了证据[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杨钦淋;张庆林;;态度对中国学生面部表情模仿行为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方颖;于长宇;陈艾睿;张明;;他人可视状态推断对注视追随的调控[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简小珠;;logistic模型的c,γ参数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查子秀;;3—6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恒超 上海行政学院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人类情绪可以是无意识的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上海之通人事测评技术研究所 孙黎明;评价中心的评价形式(一)[N];组织人事报;2002年

3 王新珠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平面广告的认知与偏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毛伟宾 于睿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我们在用石器时代的大脑进行记忆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李纾 李跃然 苏寅 饶俪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怕浪费心理或阻碍信息共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刘爱萍 李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更糟糕的“心理痛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卫杰;先否定后表扬我们为何更高兴[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袁博 陆建伟 黄亮 王益文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社会博弈决策中的“人情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认知与决策实验室;公平偏好:行为、心理与进化视角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杨昭宁 侯书伟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于面孔特质预测竞选结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光莉;公平启发式理论的系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京江;碰撞时间估计任务中不同线索的作用比较[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青春;“多少”概念判断标准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欢;类别学习中的文化差异[D];中南大学;2010年

5 刘声涛;几何类比推理测验用于认知诊断的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邱琴;类比推理的转换机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君;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蒋重清;5-7岁儿童和成人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和脑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楠茶;心智游移和注意网络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李梅;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效果及其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细红;不同的数字表面形式的认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佳佳;感恩对独裁者游戏中公平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铖;非均衡“多人共决”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新珠;性别助长和注意力方向的调节作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李小平;十文钱问题思维机制初探[D];西南大学;2006年

6 徐伟丹;自我人脸认知中结构信息的作用规律和特点以及与他人人脸认知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张琛;动态两难对策中竞合行为若干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贾秀芬;非计划购买过程中的调节匹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D];宁波大学;2011年

9 葛子森;来源记忆与定向遗忘的关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志静;不同清晰度下各类面孔信息对面孔识别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13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13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e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