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
本文关键词: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
【摘要】:混龄教育是指将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组合,以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从实证角度考察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的方法,追踪了40个分别来自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班级的幼儿。通过设置不同的助人情境,安排不同的受助对象,对比两种教育模式下幼儿的助人行为成绩及前后测成绩的变化。结果发现,幼儿在不同助人情境中的助人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接受过混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比接受过同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更倾向于帮助低龄幼儿;混龄教育幼儿后测的助人行为较前测有了显著的提高,同龄教育幼儿的助人行为变化不显著。这表明,混龄教育比同龄教育更能促进幼儿的助人行为发展,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他们对待低龄幼儿的助人行为中。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
【关键词】: 混龄教育 同龄教育 助人行为 纵向研究
【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混龄教育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编号:SCG-249)中的一部分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引言助人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是指个体无私地关心他人并提供帮助的行为(张向葵,盖笑松,陈彩琦,宋小冬,1996)。幼儿助人行为的培养一直是我国儿童教育的重大课题,它对于个体品德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的助人行为是不断发展的,最早可追溯至婴幼儿时期。早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_g,唐玲玲;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刘文,杨丽珠;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3 牛宙,陈会昌,王莉,张宏学;7岁儿童在助人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4 赵章留;寇_g;;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5 桑标;徐轶丽;;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6 张向葵,盖笑松,陈彩琦,,宋小冬;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年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2期
7 廖凤林,廖桂春,李江雪,吉英兰;幼儿对不同被助对象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1期
8 李丹,姜企华;助人意向、助人方式与移情反应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9 杨丽珠,胡金生;不同线索下3~9岁儿童的情绪认知、助人意向和助人行为[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10 陈会昌,张宏学,阴军莉,程小青,王明粤;父亲教养态度与儿童在4~7岁间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新斌;张晓蕾;;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及培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林章俊;;试论利他行为的几种理论及其决定因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寇_g;;青少年主体性道德教育与创造性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罗璇;;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现状与展望[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刘建萍;;青少年问题行为相关研究综述[J];才智;2010年34期
6 钱贤莉;;浅议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钱新斌;;亲社会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8 张学艺;张步吉;;儿童情绪认知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马旭明;闫蒙钢;;生态学视野下课堂和谐生境的创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10 梁宗保;张光珍;陈会昌;周博芳;;童年期母亲教养方式与11岁儿童学校适应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寇_g;;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谢晓琳;;聋生亲社会行为缺失问题及培养策略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古秀蓉;理解情境:走近幼儿的伦理视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娜;听力障碍儿童情绪理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晓贤;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长英;心理状态术语对3-5岁汉语儿童错误信念理解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雪松;3~5岁幼儿合作性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爱玲;混龄教育对3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静鑫;4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教养方式对其8岁问题行为的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晓燕;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代军;大连开发区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调研及应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洁琴;10-13岁儿童意图理解和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同伴接纳关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新荣;不同性质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理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胡卫利;家庭教养与一年级儿童学校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莉;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及不同情境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_g,唐玲玲;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寇_g,马艳;儿童社会适应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特殊应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3 刘文;齐璐;;幼儿的创造性人格结构研究[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4 王海明,孙英;论市场经济道德原则[J];人文杂志;1995年03期
5 丁芳;傅丽萍;;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教育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冯伯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心态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5年02期
7 李宏翰;试论利他主义的动机过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8 李小晶,李红,胡朝斌;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9 郑健成 ,潘洁 ,李伯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2期
10 顾海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方法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俞晖;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理论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周法,傅文弟;价值取向:助人行为产生的主导因素[J];克山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2 陈旭;情境讨论、榜样学习和角色扮演对儿童助人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岑国桢,王丽,李胜男;6~12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4 杨PrPr;刘宏宇;;儿童助人行为与任务难度的实验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赵青;孙炳海;李伟健;谢佳链;陈海德;;感知需求对高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共情反应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0年05期
6 付慧欣;;助人行为研究综述[J];前沿;2008年07期
7 郭晓飞;;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8 王洋;;环境良好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9 耿希峰;;从动机角度看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的关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赵绪伟;许百华;;团队后援行为研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岑国桢;;5~11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蔡颖;邹泓;王英春;马存燕;张秋凌;;小学生助人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齐亚静;刘惠军;;关系评价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自尊的社会标尺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旭;;情境讨论、榜样学习和角色扮演对儿童助人行为发展的心理效应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胡金生;杨丽珠;;儿童移情指向性的发展及不同语言提示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贾秀珍;陈会昌;;11岁儿童在实验室情境下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能力之间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雷雳;李洋;;欺负情境中几种角色行为的预测变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幼穗;周坤;;3-6岁幼儿同情心及其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洋;雷雳;;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在欺负情境中的角色行为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万传文;范存仁;林国彬;;五岁至七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及性别差异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舒蕊;“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徐光兴;十年后:地震带给儿童的心理伤害渐渐进入康复期[N];中国社会报;2008年
3 段兆德;归来者说:灾后心理重建需要对生命真正关注[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方超;幼儿助人行为的旁观者效应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佳丽;小学生助人行为发展及培养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寅;助人行为及其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曲清和;亲社会行为中共情与动机强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齐亚静;关系评价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自尊的社会标尺作用[D];河北大学;2009年
6 陈淑芳;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周欣;感戴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婷玉;奖励对幼儿共情性和利他性助人行为倾向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静静;青少年感恩心理及其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10 张敏;风险情境下的助人行为:依恋的作用及其机制[D];宁波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5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2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