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自我、他人程序信息对个体公正判断和行为反应的影响:自我建构类型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07 16:32

  本文关键词:自我、他人程序信息对个体公正判断和行为反应的影响:自我建构类型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程序公正 他人程序信息 社会比较 自我建构


【摘要】:程序公正领域的研究一致表明,程序公正对个体的态度、情感、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大多数研究只关注了个体自身的程序信息带来的影响,而忽视了他人的程序信息对个体判断和行为反应的影响,在已有探讨自我、他人程序信息影响个体公正判断和行为反应的研究中,结果也存在分歧。为了探讨当个体同时了解自我、他人程序信息时,个体的判断和反应是否受他人程序信息影响以及如何受他人程序信息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采用社会比较的视角,首先验证了自我和他人程序信息共同影响个体的公正判断(研究1),其次考察了自我建构对自我、他人程序信息影响个体判断和反应形式的调节作用(研究2、研究3)。研究1以17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境故事法,通过2(自我程序信息:有发言权vs.无发言权)X 2(他人程序信息:有发言权vs.无发言权)的被试间设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自我和他人程序信息的交互作用影响个体的程序公正判断。研究2在研究1的基础上,探讨了自我建构对自我、他人程序信息交互形式的调节作用。以175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2采用了实验室实验,通过2(自我程序信息:准确vs.不准确)X 2(他人程序信息:准确vs.不准确)X 2(自我建构类型:独立vs.依存)的被试间设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激活个体的独立型自我建构时,自我程序不公正/他人程序公正时,个体的公正判断最低;当激活个体的依存型自我建构时,自我程序公正/他人程序公正时,个体的公正判断最为积极。研究3在前两个研究的基础上,以236名企业员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拟将研究2的结果拓展到行为层面,探讨自我、他人程序信息的交互作用对个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建构对影响形式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自我程序信息、他人程序信息和自我建构的三项交互显著,对依存型自我建构的个体,自我程序公正/他人程序公正时,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反应最积极;而独立型自我建构的个体未出现预期的结果,虽然对独立型自我建构的个体,他人程序信息也影响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但是影响形式与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相同,即自我程序公正/他人程序公正时,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反应最积极。
【关键词】:程序公正 他人程序信息 社会比较 自我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8.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3
  • 1 文献综述13-23
  • 1.1 程序公正研究综述13-16
  • 1.1.1 程序公正概念与发展13
  • 1.1.2 程序公正的研究方法13-15
  • 1.1.3 程序公正效应的研究15-16
  • 1.2 自我建构研究综述16-19
  • 1.2.1 自我建构的概念及发展16
  • 1.2.2 自我建构的研究方法16-18
  • 1.2.3 自我建构和程序公正的相关研究18-19
  • 1.3 社会比较研究综述19-23
  • 1.3.1 社会比较理论概述19
  • 1.3.2 社会比较的动机、类型与效应19-20
  • 1.3.3 社会比较与程序公正的研究20-22
  • 1.3.4 社会比较与自我建构的研究22-23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设计23-26
  • 2.1 问题提出23-25
  • 2.2 研究设计25-26
  • 3 研究一 自我、他人程序信息对个体公正判断的影响26-30
  • 3.1 研究目的26
  • 3.2 研究假设26
  • 3.3 实验方法26-27
  • 3.3.1 研究设计26
  • 3.3.2 被试26
  • 3.3.3 实验材料和程序26-27
  • 3.4 结果分析27-29
  • 3.4.1 操作检验结果27-28
  • 3.4.2 自我、他人程序信息对个体公正判断的影响28-29
  • 3.5 讨论29-30
  • 4 研究二 自我、他人程序信息对个体公正判断的影响: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30-37
  • 4.1 研究目的30
  • 4.2 研究假设30
  • 4.3 实验方法30-32
  • 4.3.1 研究设计30-31
  • 4.3.2 被试31
  • 4.3.3 实验材料和程序31-32
  • 4.4 结果分析32-35
  • 4.4.1 操作检验结果32-33
  • 4.4.2 实验材料的影响33
  • 4.4.3 自我建构类型的调节效应检验33-35
  • 4.5 讨论35-37
  • 5 研究三 自我、他人程序信息对个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自我建构类型的调节作用37-43
  • 5.1 研究目的37
  • 5.2 研究假设37-38
  • 5.3 研究方法38-39
  • 5.3.1 被试38
  • 5.3.2 测量工具38-39
  • 5.4 结果分析39-42
  • 5.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39
  • 5.4.2 描述统计39-40
  • 5.4.3 自我建构类型的调节效应检验40-42
  • 5.5 讨论42-43
  • 6 总讨论43-47
  • 6.1 理论意义43-45
  • 6.2 实践意义45-46
  • 6.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46-47
  • 7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5
  • 附录55-64
  • 附录1 研究一材料55-57
  • 附录2 研究二材料57-61
  • 附录3 研究三材料61-64
  •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参与科研项目64-65
  • 后记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蓓蓓;;从凝视的角度浅论约翰·班维尔《海》中的自我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陈蓓蓓;;空间与自我建构[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3 陈蓓蓓;;凝视与自我建构[J];文教资料;2011年14期

4 刘艳;;自我建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5 刘艳;邹泓;;大学生的三重自我建构与个人自主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1期

6 潘黎;吕巍;;自我建构量表在成人中的应用和修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7 刘慧梅;戈登·沃克;;文化、自我建构与中国人的休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李志颖;;艰难的自我建构——解读电影《望乡》中的“南洋姐”阿崎婆形象[J];东南亚研究;2010年01期

9 肖霞;;道德选择中的自我建构——论《金字塔》与《航程祭典》中的叙述人物[J];外国语文;2013年04期

10 刘艳;邹泓;;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与评价[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艳;;大学生的三重自我建构与个人自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海梅;陈会昌;;初中生父母定向的自我建构的基本特点及变化趋势[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牟兵兵;周希;沈序;宛小昂;;自我建构对变化盲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陈庆伟;王沛;;中国人“我-家-国”自我建构的验证[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s,

本文编号:635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35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6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