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羞怯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羞怯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小学中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羞怯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小学儿童羞怯自评量表及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对655名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施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小学中年级学生社会适应总体较好,但存在个体间差异;(2)专制、溺爱、忽视等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呈显著负相关;信任鼓励、情感温暖两种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羞怯与社会适应呈显著负相关。(3)羞怯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社会适应的辅导与训练;注重对学生家长教养方式的引导,修正其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对高羞怯个体应进行重点干预与指导。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 父母教养方式 羞怯 社会适应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初中生羞怯的结构及其影响机制:遗传、环境与自我的作用”(项目号:12YJC190004)/(项目号:12YJC19000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儿童青少年羞怯的适应能力与干预研究”(项目号:13BSH061)的阶段性成果 山东省“十二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经费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社会适应是个体在处理日常生活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和其年龄相符的程度的能力;社会适应行为体现了个体的独立生活水平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1]。从某种意义上,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适应的过程,对生存环境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个体一生的发展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武云鹏;陈英敏;高峰强;;小学儿童羞怯自评量表的编制与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11期
2 陈英敏;武云鹏;高峰强;;父母文化价值取向、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羞怯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聂衍刚;林崇德;彭以松;丁莉;甘秀英;;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J];心理学报;2008年09期
4 刘文婧;许志星;邹泓;;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雪冰;小学生羞怯与自尊、社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寅伯;初中生羞怯与印象管理、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韬;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张雪娜;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和社会适应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长好,邹泓;依恋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李磊;;大学生对弱势青少年群体态度的调查研究——兼论弱势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许有云;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林晶晶;;幼儿性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及其教育方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6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7 辛世敏,郝春东;儿童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8 赵雷;;组织行为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9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方芳;;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仇新明;;“同伴关系”研究探析[A];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江苏省教育经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潘轶群;周世斌;;音乐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及自尊的比较研究[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尘尘;张凯;;体育游戏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王景文;;体育课促进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综述[A];《西部体育研究》2010年第3期(总第119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4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原雪雯;4~6岁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丹;3~5岁幼儿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妮;9-11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白新荣;不同性质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理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韩健萍;博客式家长园地在家园共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洪菊;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宇;幼儿园幼儿故事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李苑凌;谢朝晖;;自尊心理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4 李彦章,许东民;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编制及试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5 韩磊;高峰强;平凡;潘清泉;;父母教养方式对羞怯的作用机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6期
6 王冰洁;桑青松;;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及发展趋势[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左占伟;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发展特点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年08期
8 吴铁铮;怎样培养流动人口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J];湖南教育;2000年04期
9 聂衍刚;郑雪;万华;丁莉;;社会适应行为的结构与理论模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洪菊;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雪冰;小学生羞怯与自尊、社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笪学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张英蕾;青少年自主性、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5 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韬;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王倩倩;大学生羞怯特点及其与自尊、孤独、人际情境觉察能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苏小林;长沙市初中阶段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谢冬辉;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自我控制能力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孝;余英仪;李福球;于世江;;江门市新会区小学生孤独感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12期
2 王倩倩;刘丹;杜宇;;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和大学生抑郁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9期
3 纪凌开;刘华山;;大学生强迫倾向与外向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4 高长松;赵科;;不同地区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年04期
5 王春莉,廖凤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6 石庆馨,王争艳,张侃;儿童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6期
7 张丽华;杨丽珠;宋芳;;父母教养方式对3~9岁儿童自尊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9期
8 张庆辞;李建伟;;中学生偶像祟拜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9 鄢呈s,
本文编号:637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3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