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心理学”一词是如何确立的
本文关键词:汉语“心理学”一词是如何确立的
更多相关文章: mental philosophy psychology 心理学 心灵学
【摘要】:在19世纪70~90年代的中国,当指称"mental philosophy"与"psychology"时,译者主要使用了"性学"、"心理(学)"、"性理(学)"、"心才学"、"心灵学"和"心学"等6个名称。据现有史料,尽管汉语"心理学"一词由执权居士于1872年首译,但当时并未受到中国学人的重视。现在通行的汉语"心理学"一词是来自日本人西周,经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的共同努力才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并于1902年以后被普遍使用。汉语"心理学"一词在这场"比赛"中能够最终胜出,内因是既受中国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又为避免将一门新兴学科等同于旧学科从而产生"新瓶装旧酒"的误会;外因是中国新学科体系在创建时深受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mental philosophy psychology 心理学 心灵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度重大项目(12JJD880012) 江苏“2011计划”: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分类号】:B84
【正文快照】: 1前言如果说考证英文“psychology”一词的由来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Boring,1966;Kemp,1980;Lapointe,1970),那么,考证汉语“心理学”一词是如何确立的便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弄清此问题,对于把握中西、中日文化联系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因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延峰;;留学生与清末民初西方心理学翻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马文驹;清末民初心理学译著出版中的若干问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3 燕国材;“心理”正名[J];心理科学;1998年02期
4 陈永明,张侃,李扬,韩布新;二十世纪影响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十件大事[J];心理科学;2001年06期
5 赵莉如;有关《心灵学》一书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3年04期
6 赵莉如;中日心理学史上的早期联系与交流[J];心理学报;1991年02期
7 赵莉如;关于“心理学”名称在中国何时开始使用问题的修正和补充[J];心理学报;1992年02期
8 钟年;;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和“心理学”[J];心理学报;2008年06期
9 阎书昌;;中国近代心理学史上的丁韪良及其《性学举隅》[J];心理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2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章征科;;清末民初知识分子趋新意识的成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肖之进;陈霞;;儒家“通人”教育在现代大学的继承与开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6 郑军;西风东渐与晚清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西俗化——以近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变化为个案研究[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7 赵诺;;戊戌变法时期的“王安石记忆”[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1期
8 张洪萍;;教育改革与政治制约——张百熙与京师大学堂的重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9 胡德海;;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历史、社会原因——杨晓《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从理念到运行》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10 龚书铎,宋小庆;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小叶;;从康有为“两考”的不同反响看戊戌时期的学术与政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易惠莉;;日本汉学家冈千仞与王韬——兼论1860~1870年代中日知识界的交流[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5 刘锦;;由先进回归保守——晚清官宦子弟孙宝tD的经历(1894—1902)[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6 赵莉如;;日本对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起的桥梁作用[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7 赵莉如;;第六章清末译自西方的心理学著作——评介王国维与他的心理学译书[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8 宋学勤;;“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兼论中西史学文化的接轨与融合[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10 张昭军;;新思潮冲击下的晚清程朱理学[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6 左建;士与礼—春秋知识阶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晓川;从新知到常识[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闯;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1年
10 许峰;空间视野下的“现代”上海[D];上海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永亮;钱穆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1年
7 沈韬;论清末民初的墨学研究(1895-1925)[D];西北大学;2011年
8 朱丽;书籍出版与文化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开普;晚清民国学界师徒关系之守与变[D];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驹;清末民初心理学译著出版中的若干问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2 车文博;二十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轨迹及其未来的走向[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5期
3 陈立;平话心理科学向何处去[J];心理科学;1997年05期
4 赵莉如;有关《心灵学》一书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3年04期
5 赵莉如;中日心理学史上的早期联系与交流[J];心理学报;1991年02期
6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J];心理学报;1999年03期
7 张侃 ,韩布新;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筹备进展[J];心理学报;2001年02期
8 钟年;;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和“心理学”[J];心理学报;2008年06期
9 阎书昌;;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J];心理学报;2009年05期
10 韩布新;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会标设计随笔[J];心理学动态;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守华;聂德民;;身心灵概念及疗法在大陆流行的原因解读[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8期
2 靳连营;意义与心灵的本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莉如;;中国第一本心理学译书——有关《心灵学》一书的研究①[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本文编号:640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40440.html